地名:張鰲坡村 | 隸屬:獨店鎮 |
區劃代碼:620822102206 | 代碼前6位:62082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甘L |
長途區號:0933 | 郵政編碼:744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因地處塬邊緩坡,且有張姓人居住,故名。
基本介紹:
張鰲坡是甘肅省靈臺縣獨店鎮的一個村。因靈臺縣張姓人家的先祖功名顯赫而得名。
據張姓家譜記載,張鰲,大約生活在明中期,自由居住在距離現今張鰲坡不遠的茍家廟,而茍家廟就處于靈臺縣城。張鰲自幼聰穎好學,但因家境困難只是略讀私塾。但常年目睹街頭巷尾的鄉間事務的雜陳五味,遂立志為民撐腰,逢集忙于秉公斷直,主持正義,逐漸名聲鵲起,后家業分治,易居于附近的新址。當地人就稱張鰲所住的的地方叫張鰲坡,地名與張鰲坡的名稱一直延續至今。
張鰲坡也是晉代著名文學家、醫學家、世界針灸鼻祖、《針灸甲乙經》編撰者皇甫謐的故里和他的墓冢所在地。當地政府為了紀念這位世界巨匠,于2011年修繕了位于張鰲坡的皇甫謐墓冢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張鰲坡村為2022年度甘肅省衛生村(社區)。
2022年10月,張鰲坡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1年9月,張鰲坡村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2015年7月,張鰲坡村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示范名單。
歷史沿革:
解放初歸景村鄉,1957年歸獨店鄉;1961年成立張鰲坡大隊,1964年合并為景村大隊,1979年又與景村大隊分設張鰲坡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設張鰲坡村民委員會,歸獨店鎮管轄至今。
周邊相關:
張鰲坡村附近有古靈臺·荊山森林公園、靈臺工委紀念館、皇甫謐陵園、靈臺西山遺址、靈臺文廟、靈臺明昌鐵鐘等旅游景點,有靈臺蘋果、靈臺薄皮核桃、酸湯面、靈臺牛心杏、靈臺禿梨、百靈大杏等特產,有隴東皮影、華亭曲子戲、靜寧剪紙、平涼紙織畫、書畫筆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