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吹麻灘鎮 | 隸屬:積石山縣 |
區劃代碼:622927100 | 代碼前6位:622927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N |
長途區號:0930 | 郵政編碼:731100 |
轄區面積:約36.5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0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8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濱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濱河社區因濱河路得名。2008年成立,沿用至今![詳細] |
廣場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廣場社區因大禹廣場得名。2008年成立,沿用至今![詳細] |
團結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以團結新村為命名成立團結社區。2008年成立,沿用至今。…[詳細] |
和諧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和諧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城東社區 | ~005 | 村莊 | 城東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城西社區 | ~006 | 村莊 | 城西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城南社區 | ~007 | 村莊 | 城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林坪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林坪村因姓氏“林”姓人居多,且居住于坪上而得名![詳細] |
方家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方家村因姓氏“方”姓居多得名,沿用至今![詳細] |
前莊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原與后溝村為一個村,后分開為兩個村,因前莊方位在前,故稱前莊![詳細] |
后溝村 | ~203 | 村莊 | 原與前莊村為一個村,后分開為兩個村,因前莊方位在前,故稱前莊,后溝在后且多為溝壑,得名后溝村![詳細] |
中莊村 | ~204 | 村莊 | 由于坐落于石家村米的墳地,故稱石家墳,后于忌諱“墳”字,改名為中莊村![詳細] |
前嶺村 | ~205 | 村莊 | 因地理位置處于前嶺,故名。原為前進大隊,1980年后改名為前嶺村![詳細] |
后陽洼村 | ~206 | 村莊 | 因地理位置位于山洼陽面,故名。原為向陽大隊,1980后改名為后陽屲![詳細] |
地名由來:
民間傳說這里常有蟒蛇出沒,人稱"出蟒灘",又傳說成吉思汗曾駐軍于此,又稱"駐馬灘"。,1949年諧改吹麻灘。
基本介紹:
吹麻灘鎮是積石山縣縣府所在地,位于小積石山東麓,地處全縣地理中心,東以關家川、胡林家鄉相鄰,西以積石山脈為界,南與寨子溝鄉相接,北以柳溝鄉為界,總面積36.54平方公里,海拔2260-2305米。全鎮轄7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71個合作社,總人口18860人,其中城鎮居民986 0人,有保安、東鄉、撒拉、回、漢、土、藏等七種民族雜居,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8%。境內氣候高寒陰濕,地下水資源豐富,植被較好,適宜農作物栽植和畜牧養殖?偢孛娣e13373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1畝,主要種植小麥、油菜、洋芋、中藥材等作物。
發展規劃
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發揮區位優勢,招商引
歷史沿革:
清代,屬西鄉二十二會。
1949年至1958年,屬臨夏縣管轄屬八區。
1961年11月,恢復臨夏縣建制,縣地仍歸臨夏縣。
198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準成立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轄吹麻灘等16個公社。
1983年,改吹麻灘鄉為吹麻灘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