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古鎮 | 隸屬:紅古區 |
區劃代碼:620111200 | 代碼前6位:620111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A |
長途區號:0931 | 郵政編碼:730000 |
轄區面積:約11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818人 |
人口密度:約8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紅古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所轄紅古城而得名。當時,紅古城原地名叫“古城”,但由于湟水河道的南移,使得“古城”這座防守邊陲的古城,變成了易攻難守的孤城,不再適應當時的戰略需要。…[詳細] |
旋子村 | ~200 | 村莊 | 1949年屬永登縣紅古鄉管轄。1958年為永登縣紅古公社旋子大隊,1960年4月為紅古區紅古公社旋子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成立旋子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詳細] |
王家口村 | ~201 | 村莊 | 1949年屬永登縣紅古鄉管轄。1958年為永登縣紅古公社王家口大隊,1960年4月為紅古區紅古公社旋子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成立王家口村民委員會并沿…[詳細] |
米家臺村 | ~202 | 村莊 | 1949年屬永登縣紅古鄉管轄。1958年為永登縣紅古公社米家臺大隊,1961年為紅古區紅古公社米家臺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成立米家臺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詳細] |
薛家村 | ~203 | 村莊 | 1949年屬永登縣紅古鄉管轄。1958年為永登縣紅古公社薛家大隊,1960年4月為紅古區紅古公社薛家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成立薛家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詳細] |
水車灣村 | ~204 | 村莊 | 1949年屬永登縣紅古鄉管轄。1958年為永登縣紅古公社水車灣大隊,1960年4月為紅古區紅古公社水車灣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成立水車灣村民委員會并…[詳細] |
新建村 | ~205 | 村莊 | 1958年為紅古大隊的一個自然村,1981年從紅古大隊分離成立新建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成立新建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詳細] |
紅古村 | ~206 | 村莊 | 1949年屬永登縣紅古鄉管轄,1958年為永登縣紅古公社,1960年為紅古區紅古公社紅古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設立紅古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詳細] |
新莊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屬永登縣紅古鄉管轄。1958年為永登縣紅古公社新莊大隊,1960年4月為紅古區紅古公社新莊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成立新莊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詳細] |
地名由來:
據傳,“紅古”一名源于所轄行政村紅古城。當時,紅古城原地名叫“古城”,但由于湟水河道的南移,使得“古城”這座防守邊陲的古城,變成了易攻難守的孤城,不再適應當時的戰略需要。故守城將士又將城池遷筑于東面地勢比較險要而又臨河的山口處。新建的城叫“新古城”,該新城守將又在緊連接的東護山頂上,修建了大型土筑防御工事和烽火臺,與城墻相互輝映,形成了犄角之勢。當年邊陲駐城守將是中原漢族人,但由于當地少數民族百姓對漢語的部分口音說不準,故將“新古城”的“新”誤讀成了“紅”字。這樣日久天長,便慢慢將“新古”叫成了“紅古”。
基本介紹:
紅古鄉位于蘭州市區西郊,東接花莊鎮,西連海石灣鎮,南臨青海省,北與永登縣七山鄉毗鄰,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境內氣候溫和,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物產豐富,自古就是歷史文化名地。境內交通便利,蘭青鐵路、109國道、蘭海高速公路縱貫全境。
全鄉區域面積114平方公里,人口1.4萬人。轄旋子、王家口、米家臺、薛家、水車灣、新建、紅古、新莊8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有耕地1.6萬計較(其中水澆地1.3萬畝均已實現自流灌溉)。境內平均海拔1668米,大陸季風氣候明顯,年平均日照2350?261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290?360毫升。無霜期146?175天。氣候溫和,日照充足,是理想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紅古鎮為2022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歷史沿革:
清末,屬連城魯土司所轄。
1932年后,逐步劃歸永登縣管轄。
1960年4月,設立紅古區時,劃歸紅古區改為紅古公社。
1983年6月,改紅古鄉。
2015年,撤鄉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