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坑村在永福鎮中西部,與鎮駐地永福圩直距5公里。轄洪坑、田頭、半嶺、淇洋、甲洋、下雷石、蜘蛛形、彎丘等自然村,村委會設洪坑。包括廢村總面積約32平方公里。聚落崇山坡地及深谷間,呈散落狀。有216戶859人。漢族。講閩南方言漳平話。境西與轄地相鄰。
委駐地早為洪氏開辟定居,以地處坑谷,故名。明、清時代及民國初期屬永福里留田34年屬內洪保,先后隸第二(永福)區北河聯保,福東鄉;后并屬永福鎮。建國初屬永福鎮(后為永福區)碩宏村。土改后為第三(永福)區洪坑鄉,后并屬永福鎮。1958年公社化,稱洪坑大隊屬永福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稱洪坑村屬永福鄉。1987年永福撤鄉設鎮,仍屬之。
境內耕地面積1093畝,多梯田,主種單季水稻,兼營林業。產茶油、柑桔、木材、毛竹,以及竹木器具。設小學1所,教學點5個,小水電站1座。
1930年永福-,洪坑曾建立蘇維埃政府。洪坑、田頭、半嶺、淇洋、下宮皆為革命基點村;上雷石、蜘蛛形為重點老區村。
簡易公路通鎮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