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睦鄰村 | 隸屬:高陂鎮 |
區劃代碼:350803104205 | 代碼前6位:35080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F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自然村分散姓氏眾多,常鬧不團結,合併成村時,希望各村各姓團結和睦相處,而定名為睦鄰,即和睦鄰里之意。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睦鄰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所謂睦鄰就是和睦相鄰常住和諧,睦鄰姓氏眾多,在解放前就有姓氏:陳、張、沈、邱、劉、謝、范、闕、余、易、王、盧、葉、廖、曾、吳等十六姓,自然村有:黃坑頭、余屋、嶺背、易屋、砍下、山前、上劉、下劉、福梓村、山子下、富瑤坑、石下、大夫第、大甲堂、大甲圩,還有流往北山村的大甲邱姓、流往上洋村的田心廖姓,眾多村莊的姓氏從未發生過姓氏紛爭,所以稱為睦鄰,在解放前就設有睦鄰保。在前期革命年代就成立了睦鄰蘇維埃政府,新中國成立后設睦鄰大隊,1988年改為睦鄰村民委員會至今,全村面積約6平方公里,720戶人家,人口2386人,客家土樓幾十座。
睦鄰地處高陂鎮的西北部,北面環山,都居住在北面山腳的附近。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設睦鄰保(曾分過睦東、睦西兩個保),1949年后與上洋合稱義閹村。
1951年后屬第六區睦鄰鄉,1956年屬坎市區義閹鄉睦鄰高級農業社,1958年成立高陂人民公社后設睦鄰大隊,1984年設睦鄰村民委員會至今。
屬高陂鎮人民政府駐地。
周邊相關:
睦鄰村附近有福建土樓(永定)旅游景區、高北土樓群(土樓王景區)、洪坑土樓群(民俗文化村)、龍巖天子生態旅游區、南溪土樓群、初溪土樓群等旅游景點,有永定紅柿、永定巴戟天、永定菜干、永定六月紅早熟芋、永定美蕉、永定萬應茶等特產,有客家土樓營造技藝、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永定客家土樓楹聯、龍巖山歌、閩西客家元宵節慶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