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埔鎮 | 隸屬:北岸開發區 |
區劃代碼:350305103 | 代碼前6位:350305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B |
長途區號:0594 | 郵政編碼:351152 |
轄區面積:約2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51萬人 |
人口密度:約98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埔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即東埔系祖先以梅花及坡地起名,原稱梅坡,明朝時期至清朝時期三面臨海,地處海岸東邊,清末民初改為東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為東埔![詳細] |
西山社區 | ~002 | 村莊 | 因相傳早前有一座外形似獅子的山,名稱獅子山,因當地方言發音“獅山”與“西山”相似,故名。…[詳細] |
度口社區 | ~003 | 城鄉結合區 | 即因原境內有一個渡口,交通便利,故名。1958年為度口大隊,設立3個村民小組,原為屬忠門鎮東埔大隊,后設東埔鎮,度口村屬東埔鎮。2018年12月27日…[詳細] |
下坑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地勢較低,如在坑中。始建于明朝時期。1958年屬忠門公司東埔大隊生產組,1998年改為下坑村委會至今。2018年12月27日更名為東埔鎮下坑社區居民委…[詳細] |
何山村 | ~201 | 村莊 | 何山村,即何氏聚居形成。明朝時期屬新安里;清朝時期劃歸崇福星;民國22年(1933年)屬第八區芹山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1961年先十一區,二十一…[詳細] |
東坑村 | ~202 | 村莊 | 東坑村,即位于忠東公路東側,昔日被水災沖成大坑![詳細] |
前范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即位置較靠前,有“先鋒模范”之意。1958年為忠門公社前坑大隊,與東坑村合并,1970年分開為前范大隊,設立12個村民小組,1999年屬前范村。…[詳細] |
塔林村 | ~207 | 村莊 | 相傳清朝時期境內有一座古寺,寺中古塔林立,故名。…[詳細] |
樂嶼村 | ~208 | 村莊 | 因位于山樂嶼島上,故名。始建于唐朝時期,1958年屬忠門公司東埔生產大隊,1998年改為村委會,屬東埔鎮轄區。…[詳細] |
度下村 | ~210 | 城鄉結合區 | 因“度”在當地方言諧音“路”,且位于路邊,故名。…[詳細] |
梯亭村 | ~211 | 城鄉結合區 | 原名西亭村,因所在的梯吳大隊拆開,故取其首字“梯”及原地名的“亭”字命名![詳細] |
吉成村 | ~212 | 城鄉結合區 | 吉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東吳村 | ~213 | 城鄉結合區 | 即古傳先祖吳氏由河南遷往該地,故名。始建于宋朝時期。1958年屬忠門公社東吳大隊生產組,1988年屬忠門鎮東吳村,2000年屬東埔鎮東吳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即東埔系祖先以梅花及坡地起名,原稱梅坡,明朝時期至清朝時期三面臨海,地處海岸東邊,清末民初改為東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為東埔。
基本介紹:
東埔鎮,隸屬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位于湄洲灣“黃金海岸線”上,自然條件優越,港口資源優勢得天獨厚,F在該鎮利用港口等優勢,經濟發展相當迅猛。另有湄洲灣火電廠等經濟建設項目,發展得也不錯。
東埔鎮位于湄洲灣“黃金海岸線”上,東南與國家旅游度假區湄洲島隔海相望,東北頻臨媽祖故里山亭鄉,北接忠門鎮,西臨秀嶼港,面積25.5平方公里,人口4.6萬人,轄13個行政村,其中1個海島村(東嶼村),129個村民小組。鎮內有耕地面積9868畝,工業腹地3萬畝,規劃總面積8平方公里的東吳化工園區座落在轄區內,東埔鎮自然條件優越,港口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海岸線長約20公里,其中深水岸線11公里,劃分東吳和樂嶼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福建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東埔鎮為2022年福建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宋、元朝時期屬莆田縣崇福鄉;明朝時期,崇福鄉改稱第七區。
清朝時期沿襲明制。
1913年,廢里建區,設立忠門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屬忠門區、二十一區、忠門公社、忠門鎮;1997年,忠門鎮析出增設山亭鄉、東埔鄉、月塘鄉,屬莆田縣,歸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管委會管轄;2000年5月,鄉改為鎮建制;2002年2月劃歸秀嶼區;2007年3月歸湄洲灣北岸開發區管委會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