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門村 | 隸屬:龍門街道 |
區劃代碼:350802008203 | 代碼前6位:35080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F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境內有關隘龍門硿為西入市區必經之地,故名。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龍門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龍門村是龍門鎮政府所在地,也是集鎮建設中心“319”國道貫穿全村,漳龍高速、龍長高速、雙永高速,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距離市中心也只有7公里,全村共有1150戶,總人口為3596人,16個村民小組,黨員115人,村民組長代表46人,據2010年統計,全村人均收入達8850元,村財收入105萬,人均耕地0.3畝,山林總面積1 500畝,轄區內現有中、小學各一所,幼兒園3所,有各種小轎車500余部,基本達到小康水平。
近年來,村兩委充分利用“319”國道有利條件,擁有店面35間,積極引進企業,特別是海西龍門物流園一期落戶本村,現有汽車銷售已成規模,此舉解決了本村相當部分富余勞動力。
歷史沿革:
明代屬鐵石鄉龍門里湖洋社赤水聚落。
民國18年(1929年)、19年和21年屬湖邦區蘇維埃政府龍門鄉。
民國22年屬湖邦區龍門鄉。
民國26年屬龍門鄉聯保。
民國33年屬龍門鎮。
1949年10月屬龍門村。
1953年屬龍門鄉。
1956年屬龍池區龍門鎮。
翌年為湖洋鄉龍門村。
1958年9月至1983年人民公社化期間,分別為湖邦、小池、龍門人民公社龍墘、赤橋、塔前、山邦、紅竹山生產大隊,后統稱龍門生產大隊。
198
周邊相關:
龍門村附近有龍巖龍硿洞、竹貫古村落、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志高神州歡樂園、新羅梅花山、閩西革命烈士陵園等旅游景點,有龍巖斜背茶、蘇坂蜜柚、龍巖山麻鴨、新羅米粉干、沉缸酒、段母包餅等特產,有新羅靜板音樂、龍巖咸酥花生傳統加工技藝、龍巖適中盂蘭盆節俗、龍巖什錦制作技藝、龍巖斜背茶傳統制作技藝、龍門鐵器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