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池鎮 | 隸屬:新羅區 |
區劃代碼:350802105 | 代碼前6位:35080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F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轄區面積:約109.7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360人 |
人口密度:約7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紅斜村 | ~201 | 村莊 | 新羅區大池鎮紅斜村位于城區西部,大池鎮東面,離市區25公里。全村總人口1020人,有六個村民小組,其中“移民組”102人。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種植水果、…[詳細] |
北溪村 | ~202 | 村莊 | 北溪村位于大池鎮東部,319國道以南,與紅斜、雅金、九里洋村交界,具有700多 年歷史。北溪村總面積14030畝,林地面積10012畝,耕地面積134…[詳細] |
大東村 | ~203 | 村莊 | 大東村地處大池鎮東方,東接小池鎮,南與本鎮紅斜村山交界,雅金村山、田接壤,西北同秀東村相鄰,海拔520米,全村三面一峽口,小溪穿過村中,轄兩個小組,6…[詳細] |
秀東村 | ~204 | 村莊 | 秀東村位于新羅區大池鎮北部,離319國道僅三公里,全村共轄2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832人。青山環抱,景色秀麗,民風淳樸,崇尚文化,歷來賢才輩出,書香…[詳細] |
西洋村 | ~205 | 村莊 | 新羅區大池鎮西洋村座落于大池集鎮附近319國道邊,距龍巖中心城市27公里。全村48戶218人,村兩委干部5人,村民代表21人,黨員19人。全村耕地面積…[詳細] |
雅金村 | ~206 | 鎮中心區 | 雅金村是全鎮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位于319國道邊,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369戶,1565人,勞力1105人,其中外出…[詳細] |
竹何村 | ~207 | 村莊 | 竹何村位于大池鎮中部,東鄰北溪村,北接南燕村、雅金村,西南接合甲村。是一個群山環抱,內地平坦的小盆地,最高海拔644.88米,最低568.83米。距大…[詳細] |
合甲村 | ~208 | 村莊 | 新羅區大池鎮合甲村地處新羅區大池鎮西南部,距鎮人民政府駐地6公里。與上杭縣溪口鄉、永定縣虎崗鄉毗連。全村總面積52000多畝,其中,生態公益村1100…[詳細] |
大山村 | ~209 | 村莊 | 大山村距大池鎮集鎮1.5公里,319國道和贛龍鐵路貫境而過,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336戶,1300人,勞力730人,其中…[詳細] |
南燕村 | ~210 | 村莊 | 新羅區大池鎮南燕村位于大池鎮西南部,距大池鎮政府和319國道約2公里,東接雅金村,西連黃美村,北鄰大山村。本村南面山與合甲村交界,是一個以農業和畜牧業…[詳細] |
黃美村 | ~211 | 村莊 | 黃美村位于319國道邊,與上杭縣溪口鄉石銘村、古田鎮郭車村毗鄰,距離鎮中心5公里,是大池鎮最大的行政村,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全村轄14個村民…[詳細] |
大和村 | ~212 | 村莊 | 取其駐地大和坑名,為大和村。該居民點位于山坑谷中平地,古時住有廖、楊二姓人家,經發生爭奪,后來州官調和,勸其和睦,特在村中建一古廟,稱為“大和庵”,后…[詳細] |
九里洋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九里洋村地處新羅區大池鎮東南部,距鎮人民政府駐地7.2公里,海拔1000米,東與小池鎮、南與永定縣虎崗鄉、西與本鎮竹何村、北與本鎮北溪村、紅斜村交界。…[詳細] |
地名由來:
大池之名最早見于《龍巖州志》(清)卷六武備志記:“淳熙間添設南嶺、大池寨軍,淳祐五年,于大池增置一寨,以防鹽寇”。其地四面環山中部低平,屬盆地,因盆地面積比小池略大,故稱大池。盆地形如“池”,以盆地地形特征為名。
基本介紹:
"大池鎮位于新羅區西部,地處永定、新羅、上杭三縣(區)交界,是周邊鄉鎮農副產品及其它商品貿易集散地,也是本區邊陲集鎮較繁榮的貿易市場之一 。全鎮總面積109.73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總面積13560.8畝,林業總面1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5%,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103畝,大田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5380畝,擁有較豐富的鐵礦、毛竹等資源。轄13個行政村,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366人。距龍巖市27公里,319國道、贛龍鐵路貫境而過。
2003年,全鎮社會總產值4.7億元(現價,下同) ;農業總產值達0.9億元,全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103畝,蔬菜種植面積11681畝,花生2653畝(
榮譽排行:
2023年8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大池鎮(百香果)榜上有名。
2020年5月,大池鎮被確定為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文化旅游:
合甲天后宮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大池鎮合甲村中南自然村,由合甲居民建于清代,坐西朝東。建筑面積為258.98平方米,八角土木結構三層樓建筑,中軸線自東向西依次為灰坪、臺階、大門、前廳、天井、
泉溪天后宮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大池鎮南燕村南裕組,始建于明隆慶二年(1568),坐西朝東,占地面積938平方米,二進二廂房帶右邊房土木結構建筑。中軸線自東向西依次為:池塘、灰坪、大門、前廳
紅軍學校舊址仰高樓位于龍巖市新羅區大池鎮秀東村,年代為1929年。又稱花樓,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坐東南朝西北,面積2730平方米。平面為方形,三進庭院式二層半土木結構圍合院
秀東仰高樓又稱花樓,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大池鎮秀東村東新組,吳姓民居。興甫公12世裔孫建于清代。坐南朝北,面積2730平方米,三進庭院式二層半土木結構圍合院式建筑,中軸線自北向南依次為前坪
歷史沿革:
明代為鐵石鄉龍門里大池社,有洪畬、城里、界背、溪西、東坑等聚落。
清代至民國初為大池社。
1933年,屬西池區,次年屬第六區。
1929年5月至1932年11月,為大池區蘇維埃政府轄區。
1937年3月屬第一區。
1941年12月,改設大池鄉。
1949年11月,設大池區。
1956年屬龍池區。
1957年6月撤區并鄉設大池鄉,1958年9月成立大池人民公社,1959年初并入小池公社,設大池管理區,1961年恢復
吳作球,大池鄉鐵史村人,民國2年(1913)8月15日生于貧苦農民家庭。自幼過繼給堂叔為子,小學畢業后因家貧無力升學,便到大池圩“萬順號”布店當學徒。民國18年5月,紅四軍入閩經過大池,作球加入-隊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