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光村 | 隸屬:杉城鎮 |
區劃代碼:350429100206 | 代碼前6位:350429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寓紅光煥發之意,故名。
基本介紹:
紅光村系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位于泰寧縣城區,是縣域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東與城區勝二村接壤,南與城區勝一村接壤,西城區紅衛村接壤,并與杉城鎮梅橋村接壤。
[村落居民] 村落面積4.6平方公里,處于泰寧縣城關面,人口達296戶1276人,轄2個小區、1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
[歷史人文] 南宋狀元鄒應龍出生地(公元1172年生,1244年卒,狀元陵墓座落于我村南谷山。現有鄒應龍后裔300多人。
[建筑景觀] 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鄒家大院,被縣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物產經濟]該村立足城區,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等多種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紅光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歷史沿革:
宋元時期屬綏城鄉清泰里城輔保;明洪武元年(1368)屬綏城鄉在城保,直隸于縣;民國初至1931年屬城區在城保,直隸于縣;1931年至1934年蘇維埃時期屬于城市區蘇維埃政府;1934年6月隸屬一區,1940年屬爐峰鎮;解放后1950年12月至1951年12月,成立勝二街政府,隸屬一區;至1953年,在縣城置城關鎮,隸屬一區,至1956年直隸于縣;1958年從勝二分出成立紅光生產大隊,隸屬紅旗公社;
周邊相關:
紅光村附近有泰寧風景旅游區、泰寧金湖風景名勝區、甘露巖寺、泰寧明清園、泰寧古城、泰寧九龍潭等旅游景點,有朱口小籽花生、金湖烏鳳雞、泰寧鐵皮石斛、狀元糍、上清酒、小北斗紅菇等特產,有泰寧梅林戲、泰寧大源赤膊燈、泰寧大源儺舞、泰寧梅林戲、永安大腔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