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際頭村 | 隸屬:托溪鄉 |
區劃代碼:350924206211 | 代碼前6位:35092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人口數量:約1718人 |
地名由來:
始祖定居于際頭面前山塆尾,因村前石壁陡峭,故取名際頭。又因位于大巖磜上方,故稱。
基本介紹:
際頭村位于托溪鄉東部,下轄上牛樓村、下牛樓村、法嶺三個自然村,共523戶,1718人,主姓夏。總面積約10016畝,其中耕地面積1904畝,林地面積6579畝。據際頭夏氏宗譜記載,在宋末元初時期,際頭村肇基始祖夏寧五公從浙江省泰順縣苔岡遷居到此,到現在已有800余年,當初始祖定居與際頭面前山塆尾,因莊前石壁陡峭,村莊處于涯的上頭,故取名際頭。
主要特點:際頭是人杰地靈村。歷代人才輩出,史上曾經出過狀元、進士,清朝末期,還有一家兄弟五人都中了武秀才,號稱“五武之家”。在際頭夏氏宗祠里還有官府送的“文元”、“武魁”兩個牌匾,激勵后代子孫不忘習文練武,自恢復高考后,據不完全統計大中專畢業生就有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際頭村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村。
歷史沿革:
宋末元初夏氏始祖夏寧五從浙江省泰順縣苔岡遷此肇基。
1949年解放前為鶴溪鄉大黍保。
1950年11月為第四區(托溪區)際頭鄉。
1956年三區、四區合并為芹洋區后,屬托溪鄉。
1959年撤區并社為托溪公社際頭大隊。
1963年并入芹洋區,為托溪小公社際頭大隊。
1965年撤區并社后,仍屬托溪公社。
1984年撤社改鄉為托溪鄉際頭村委會。
周邊相關:
際頭村附近有壽寧西浦景區、壽寧南山風景區、下黨村、犀溪漂流、小托水庫水利風景區、壽寧縣生態茶園等旅游景點,有壽寧高山烏龍茶、壽寧高山茶、壽寧茶葉、承天村烏龍茶、黃獨、三糍等特產,有壽寧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壽寧北路戲、柘榮剪紙、寧德霍童線獅、壽寧北路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