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安村 | 隸屬:大安鄉 |
區劃代碼:350924200201 | 代碼前6位:35092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轄區面積:約9.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50人 |
人口密度:約86人/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傳說歷史上此地庵堂較多,本村這個庵堂最大,故稱“大庵”,后來認為“庵”字不好,改為諧音“安”字,故稱。
基本介紹:
大安鄉大安村位于壽寧縣北部,距離縣城7公里,是大安鄉政府所在地,大安村早名金街村,因東邊洋尾庵曾納僧200多人,規模宏大,人稱大庵,后諧音取村名大安,為大吉平安之意。大安村鐘靈毓秀,地靈人杰。閩東早期革命領導人、中共壽寧縣黨部書記范浚在此出生,閩東第一支農民武裝隊伍紅帶會在該村創建。2001年,范良聰獲全縣高考文科第一名。大安村人文、自然景觀較多,有范浚烈士故居、紅帶會創建舊址——范氏宗祠、崇善橋、大靈寺、陳夫人寶殿、三元帥殿、大王廟等古跡。其中頗具盛名的崇善橋,原名大安橋,始建明代,重建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為古代閩浙邊的重要通道。壽寧紅帶會武裝暴動紀念碑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自然景
文化旅游:
壽寧紅帶會舊址位于壽寧縣大安鄉大安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原為建于1917年的范氏宗祠,由門廳、戲臺、天井及兩側看樓、祠廳等組成,占地面積460平方米。1932年中共壽寧特支在此創建群眾
歷史沿革:
金姓始祖金敬,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卜宅大安,至今繁衍二十七世;范姓始祖禮昆于清雍正年間(1723-1735)從浙江慶元半嶺村遷入,至今繁衍十一世。
土改時屬第一區(鰲陽區)大安鄉。
1958年為上游公社(大安)大安大隊。
1961年為鰲陽區大安小公社。
1965年為鰲陽公社大安大隊。
1970年為大安公社大安大隊。
1984年體制改革,大安公社改為鄉,大安改為村委會。
周邊相關:
大安村附近有壽寧西浦景區、壽寧南山風景區、下黨村、犀溪漂流、小托水庫水利風景區、壽寧縣生態茶園等旅游景點,有壽寧高山烏龍茶、壽寧高山茶、壽寧茶葉、承天村烏龍茶、黃獨、三糍等特產,有壽寧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壽寧北路戲、柘榮剪紙、寧德霍童線獅、壽寧北路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