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祥漁村 | 隸屬:祥芝鎮 |
區劃代碼:350581103209 | 代碼前6位:35058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主要從事海洋捕撈,祥芝國家中心漁港在村西面,故名。
榮譽排行:
2024年7月,2024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名單公布,祥漁村榜上有名。
2024年6月,福建省第四批高級版綠盈鄉村名單公布,祥漁村上榜。
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祥漁村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2020年12月,祥漁村入選2020年度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單(海產品捕撈)。
基本介紹:
原屬祥芝大隊。1961年,從祥芝大隊析出。以村民多從事海洋捕撈和與漁業有關的行業,稱為“祥漁大隊”,后改為村。漁業生產規模與年產量均居全國村級之首,被譽為中國漁業第一村。現有人口1萬余人,是石獅人口最多的基層轄區。
開埠歷史久遠,是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商貿繁榮,運輸發達。明清時,大量居民遷徙到南洋和臺灣。主要姓氏為蔡姓,另有曾、洪、胡、葉、朱、周、陳、吳、盧、邱、林、呂、丁、柯、謝、王、郭、史、金、莊等30余姓村民居住于此。
東城 明代祥芝巡檢司司城建于東北方向而得名,亦稱“巡司城”,演變成為角落地名。清代《芝山蔡氏純仁公派譜牒》記載,蔡宗珣(1651—1699年),卒葬“
歷史沿革:
宋朝時期為安仁鄉永仁里。
明朝時期、清朝時期屬二十一都、民國33年(1944年)屬復興鄉祥芝保,1949年屬晉江縣第九區(永寧)1955年屬雙湖區(赤湖)1956年并為蓮塘區,1958年屬祥芝公社祥芝大隊,1961年從祥芝大隊拆為祥漁大隊,1985年改為祥芝鄉祥漁村委會,1988年屬石獅市祥芝鄉,1999年屬祥芝鎮。
周邊相關:
祥漁村附近有寶蓋山風景區、石獅姑嫂塔、朝天寺、泉州港古建筑、虎岫禪寺、六勝塔等旅游景點,有永寧太平洋牡蠣、古浮紫菜、甜粿、石獅甜粿、安海捆蹄、紅膏蟹等特產,有端午節(石獅端午閩臺對渡習俗)、姑嫂塔傳說、石獅燈謎、泉州籠吹、泉州刣獅、泉州踢球舞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祥芝鎮·祥漁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