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山氽村 | 隸屬:富口鎮 |
區劃代碼:350405106213 | 代碼前6位:350405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山茶坑自然村 | 山茶坑自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
山氽自然村 | 山氽自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山氽村,即指因位于地勢較高,猶如飄浮在云霧之上而得名的自然村落。
基本介紹:
[山氽村]山氽村是我縣革命老區基點村,位于富口鎮西部,距集鎮17公里。轄山氽、山茶坑、羅地3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237戶,841人,黨員41人,外出經營小吃175戶。土地面積約36540畝,其中林地面積17473畝,竹林面積9658畝,耕地面積1381畝,果園面積1347畝。2011年實現村財收入13.05萬元,實現農民人均收入7758元。
山氽村與郭墩村、洋花坑村、柳坑村、白溪村、堆積坑村、蓋竹村、羅溪村、延溪村、巖地村、池村村、荷山村、姜后村、白溪口村、富口村相鄰。
文化旅游:
景星堂位于富口鎮山氽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歷代均有修葺。是羅氏后裔為紀念宋代“閩學四賢”之一的羅從彥而建。堂坐南朝北,總占地面積約874平方米。中軸線上依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善峽團。
1949年8月屬鳳崗區的富溪鄉。
1951年屬富口區蓋竹鄉。
1954年設山氽鄉,屬八區(富口)。
1958年屬蓋竹鄉。
1961年6月從東風人民公社劃分成立山氽大隊,同年9月屬蓋竹公社。
1984年改為山氽村。
周邊相關:
山氽村附近有沙縣小吃文化城、七峰疊翠風景區、沙陽樂園、三明生態新城濕地公園、紅軍攻城遺址、淘金山等旅游景點,有鄭湖水柿、沙縣紅邊茶、鹵鴨掌、老情人豆干、沙縣竹涼席、烙粑等特產,有沙縣定光佛信俗、沙縣小吃制作技藝、沙縣肩頭棚、泰寧梅林戲、永安大腔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