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坑仔底村 | 隸屬:后龍鎮 |
區劃代碼:350505102211 | 代碼前6位:350505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因坑仔底古代稱坑人底,村后有大埔、有山,坐落較低,后人將“人”字,加個“子”旁,從此改名為“坑仔底”。
基本介紹:
后龍鎮坑仔底村屬純農業地區,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11個自然村,20個村小組,全村總人口6753人。
【地名含義】
坑仔底古代稱“坑人底”,因村后有大埔、有山,坐落較低,由此得名。后人將“人”字,加個“子”旁,從此改名為“坑仔底”。
【歷史沿革】
明、清屬九都梅峰鋪,民國屬梅東鄉三川保。1949年冬起先后屬八區(壩頭)、九區(南埔)、十區(山腰)、十二區(郭厝)三川鄉。1958年屬超先公社置和星大隊。1961年拆分成立后龍公社和星、和東大隊。1965年仍并為和星大隊。文革期間改稱備戰大隊。1977年恢復和星。1980年改稱坑仔底大隊。1985年改設為坑仔底村委
歷史沿革:
明、清屬九都梅峰鋪;民國屬梅東鄉三川保;1949年冬起先后屬八區(壩頭)、九區(南埔)、十區(山腰)、十二區(郭厝)三川鄉;1958年屬超先公社置和星大隊;1961年拆分成立后龍公社和星、和東大隊;1965年仍并為和星大隊;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稱備戰大隊。
1977年恢復和星;1980年改稱坑仔底大隊;1985年改設為坑仔底村委會。
周邊相關:
坑仔底村附近有紅星生態園、三朱革命斗爭紀念碑、吳敦仁烈士墓和紀念碑、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嶺農民協會、涂嶺農民自衛軍、惠安工農革命軍駐地遺址、坑內山、陳平山烈士墓和紀念碑等旅游景點,有涂嶺龍眼、泉州花燈、涂嶺豬腳、泉港涂嶺鹵豬腳、東璧龍珠、泉港浮粿等特產,有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打城戲、泉州北管、永春紙織畫、蟳埔女習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