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山鎮 | 隸屬:南靖縣 |
區劃代碼:350627103 | 代碼前6位:350627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E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轄區面積:約31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04萬人 |
人口密度:約9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2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龍豐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龍,即龍山鎮;豐,即豐收;龍豐社區,即寓意″龍山人民豐收”的城鎮小聚落。…[詳細] |
馬山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該社區的地形像馬形,故名。解放后在此社辦一個勞改場至1962年撤掉,改成省建設兵團居住至1972年設立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場,2000年成立馬山社區居委…[詳細] |
竹溪村 | ~201 | 村莊 | 因建村時竹林連片,村中、村尾各有一條溪。別名圓興。…[詳細] |
金溪村 | ~202 | 村莊 | 金,即金仔坪自然村。溪,即涵溪自然村。因該地原先沒有地名故取最北的金仔坪與最南的涵溪各一個字得名。金溪村,即從北到南為金仔坪和涵溪自然村的聚落。…[詳細] |
金杉村 | ~203 | 村莊 | 因金溪保分為金溪,金杉,因處在杉仔嶺。1984年實行村民小組制與金溪村同為金溪保;1986年拆分為金杉村。…[詳細] |
龍山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龍,即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特征是有鱗、有須、能興云作雨的生物。山,即山峰。因駐地龍山,地形似臥龍,故名。…[詳細] |
東愛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因合作化時四個有愛字的高級社和東盤社命名為東愛,故名。…[詳細] |
涌口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因吳氏由龍巖遷至龜洋(奎洋)后稱湧口,58年與湧北分開沿用此名。…[詳細] |
涌北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湧北村,即村民位于湧口的北邊建居的鄉村聚落,因原涌口北有一廟,稱北廟,故名。…[詳細] |
西山村 | ~208 | 村莊 | 因村西有座圓頂山,故名。民國時為西山保,解放后改鄉,1958年公社化改為西山大隊,1984年改稱西山村委會。…[詳細] |
梧營村 | ~209 | 村莊 | 因地形像山寨,古時人多,怕外人侵犯,設立拳頭營,宣傳“保我為我”,古文“吾”與“我”同義,而取名“吾營”,解放后認為吾是四舊,改為梧營,故名。…[詳細] |
寶斗村 | ~210 | 村莊 | 因地處永豐溪邊,地形圓,糧食豐收盛如金子的斗,故名。…[詳細] |
圩埔村 | ~211 | 村莊 | 因清朝以前設有驛站,圩場鋪滿石塊,叫石圩埔,以后去掉石字,稱圩埔,得名。…[詳細] |
南蔗村 | ~212 | 村莊 | 因地圖形似牡丹花,稱牡丹穴,古時種甘蔗設有土榨蔗坊,后改名丹蔗,解放前與南坪合稱為南蔗保,解放后稱南蔗鄉,公社化后改為南蔗村,故名。…[詳細] |
南坪村 | ~213 | 村莊 | 因在永豐溪南盆地,村中心有一座小山,山頂很平坦叫坪頂,故名。…[詳細] |
蓬萊村 | ~214 | 村莊 | 蓬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棠溪村 | ~215 | 村莊 | 棠,即原甘棠圩。溪,即涵溪。因左側有一條坑,故古時稱江坑圩,后為了美化地名改為甘棠圩,公社化分大隊時因北面是涵溪與坪埔的分界,面向九龍江西溪,后改名棠…[詳細] |
平重村 | ~216 | 村莊 | 平重,原名“平洞”,因村后有塊大石頭,形似洞門,稱為平洞,解放后雅化為“平重”,而故名。原名“平洞”。平重村,即在似石洞門的石頭前建居形成的鄉村小聚落…[詳細] |
太保村 | ~217 | 村莊 | 因公社合作化命名時,群眾認為解放了,國泰民安組織合作社確保豐收,又以方言近似音取名。…[詳細] |
雙明村 | ~218 | 村莊 | 因百年前太保橫封防洪堤缺口,形成二條溪,到溪仔口合流,稱為“雙溪頭”靠山,后期群眾認為是走上光明大道,故名。…[詳細] |
上苑村 | ~219 | 村莊 | 因三百年前,黃氏開基時,山坡上野花多勝似花園,故名。…[詳細] |
海仔村 | ~220 | 村莊 | 海,即大海。仔,即閩南口語詞。因地勢低洼,原來防洪堤殘缺不全,遇到洪水一片茫茫如大海。姓江的祖先在此定居取名“海宇”但群眾習慣叫“海仔”,故名。…[詳細] |
坪埔村 | ~221 | 村莊 | 因埔多而平,原名八埔,后改為坪埔,故名。…[詳細] |
奎山村 | ~222 | 村莊 | 奎,即奎洋鎮。山,即龍山鎮。奎山村,即奎洋鎮村民搬遷到龍山鎮建居形成的鄉村小聚落。因于1991年國家在奎洋鎮上下洋、東樓一帶建南一水庫,由國家遷居到馬…[詳細] |
錦山村 | ~223 | 村莊 | 錦山村,即寓意“錦繡山河”,建立的鄉村小聚落,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山脈延綿形似龍的形狀,取名龍山,故名。
基本介紹:
龍山鎮東臨漳州,西連龍巖,是漳州市重點鄉鎮,是閩西南交通要道和農副產品重要集散地。全鎮總面積319平方公里,下轄23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人口3.86萬人,耕地面積4萬畝,山地面積33萬畝;319國道線、漳龍高速公路、在建中的龍廈鐵路貫穿全境,且南靖段的客(貨)運站設在龍山鎮區;九龍江西溪、永豐溪流經全境,大小溪流數十條,建有中小型水電站15座和2座11千萬伏輸變電站;境內物產豐富,盛產各種優質水果,素有“麻竹之鄉”、“水果之鄉”之美譽。境內有儲量豐富的九龍玉、硅沙、瓷土、礦泉水、地下溫泉、銀礦、銅礦、鎢礦、大理石等豐富的礦藏資源;全鎮擁有自來水廠兩家、鎮級無公害垃圾處理場一座、二級甲等衛生院
榮譽排行:
2024年2月,龍山鎮被確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鎮創建對象。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龍山鎮上榜。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龍山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坪埔崇興樓位于南靖縣龍山鎮坪埔村,年代為清。俗稱“八卦樓”。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屢有重修,保持清代風格。坐東朝西偏南,兩層磚木結構,建筑面積661 平方米。平面呈正八邊形,外墻青
南靖十字嶺戰斗遺址位于南靖縣龍山鎮南坪村內洞自然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1932年4月16日至19日,毛主席親自指揮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嶺戰斗,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的決定性戰役。戰
歷史沿革:
元、明、清時期屬習賢里南坪總、涌口總、竹園總;民國初期屬竹園區、硿口區和龍山區;1943年分設龍豐、雁竹2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年為第三區,轄龍山鄉、雁塔鄉;1958年9月,分屬棠溪人民公社和燈塔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龍山鄉,1989年改為龍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