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頭社區 | 隸屬:水頭鎮 |
區劃代碼:350583119001 | 代碼前6位:35058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水頭社區,即水頭村和社區居委會位于大盈溪匯入鰲海之處,因有“淡水尾,咸水頭”之說,故稱水頭。
基本介紹:
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水頭社區
南安市水頭鎮水頭社區位于南安市東南部全國示范小城鎮“水頭鎮”中心地區,為水頭鎮政府駐地。全區由20個社區居民小組組成。總人口6687人,其中黨員90余人。改革開放后,水頭社區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社區建設不斷發展,社區形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水頭社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更新觀念,依靠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用新思路指導新行動,努力發展,全面、協調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2年,水頭社區在南安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被評為“先進村”。社區黨支部多次被鎮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水頭社區與濱海社區、江崎村、山前村、巷內村、樸一村、樸二村、樸三村、西錦村、埕邊村、南僑村、新營村、后坑村、文斗村、呈美村相鄰。
歷史沿革:
水頭鎮從南北朝開始有人聚居繁衍,先宋姓,后肖、陳、吳、林、呂相繼遷入,現水頭吳姓人口最多,宋代渡口碼頭初奠,運輸貿易日漸活躍。
商朝康丁元年(1152年)五里橋竣工后,水頭成為“萬商云集”的貿易場所,二宋時期,水頭,湖內隸屬太平鄉常安里。
元,明,清改屬四十一都。
1949年8月14日解放,曾分別屬于十區和十一區,1952年隸屬十六區。
時設水頭鎮農會,現水頭村的村民和水頭社區的居民均屬水頭鎮農會水頭分會
周邊相關:
水頭社區附近有南安鄭成功紀念館、鳳山寺、葉飛故里、靈應風景旅游區、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觀山村等旅游景點,有蓬華芥菜、泉州龍眼、南安石亭綠、曙光甘薯、石亭綠茶、蓬華臍橙等特產,有南安英都拔拔燈、廣澤尊王信俗、南安蛇脫殼古陣法、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南安)、永春紙織畫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頭鎮·水頭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