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梅山鎮 | 隸屬:南安市 |
區劃代碼:350583112 | 代碼前6位:35058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轄區面積:約5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5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0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1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梅山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梅山居委會位于梅山鎮西街118號,在鎮政府邊。于1989年為了方便管理成立了梅山鎮居委會。在2003年改為梅山社區。社區下設立19個居民小組,總戶數1…[詳細] |
錦繡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錦繡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芙蓉新城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芙蓉新城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楊塘垅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楊塘垅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鼎誠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鼎誠村系南安市梅山鎮第二大行政村,位于梅山鎮西南部風光秀麗的楊梅山下,碧波盈盈的東溪岸邊。北距梅山鎮區5公里,南離洪瀨商貿區6公里,東接格內、豐溪村,…[詳細] |
格內村 | ~202 | 鎮中心區 | 格內村在梅山鎮政府駐地東南2.9公里處,以五峰山格為界,分內外兩格,格內村位于王峰山內側,故取名格內。民國年間屬蘆山鄉格內保,1949年解放后屬譙塘鄉…[詳細] |
埔仔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埔仔村在梅山鎮政府駐地東3.6公里處。原名埔紫,地處平坦埔地,村中水田多種紫萍,故稱埔紫。后因方言諧音,簡化為埔仔。民國年間屬蘆山鄉埔仔保,1949年…[詳細] |
豐溪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豐溪村地處梅山僑鄉文明鎮,政府駐地往東2.5公里處。東北部由林森雙燭二尖山延伸到虎尾頭山,猶如藏龍臥虎;西南部由林森雙燭一尖山延伸到招領干池山,猶如雙…[詳細] |
明新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明新村在梅山鎮政府駐地北2.2公里處,以境內明心寺為名,后因心與新諧音,改為明新。民國年間屬蘆塘鄉九甲保,1950年屬洪瀨區明新鄉,1956年合作化時…[詳細] |
競豐村 | ~206 | 鎮中心區 | 競豐村是由競敏、豐庭兩個自然村取首字稱競豐。民國年間隸屬梅山鄉豐庭保和競敏保。1958年公社化時稱競豐大隊,1960年拆分為成競敏、豐庭二個大隊,19…[詳細] |
燈埔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燈埔村梅山鎮政府駐地往北2.4公里處。民國年間隸屬羅溪鄉中埔保。1958年與燈光村同屬燈光聯社。1959年與燈光村拆聯后稱燈埔大隊。1984年改為登埔…[詳細] |
燈光村 | ~208 | 村莊 | 燈光村在梅山鎮政府駐地西北1.9公里處。原屬埔頭鄉,解放后人民得翻身,百姓見到了光明,故稱燈光。民國屬羅溪鄉埔光保,1949年屬燈光鄉,1958年屬燈…[詳細] |
東垵村 | ~209 | 村莊 | 東垵村在梅山鎮政府駐地西北4.1公里處,以駐地得名。1958年屬梅新大隊,1965年自立東垵大隊。1958年設為東垵大隊,1984年為東垵村委會,19…[詳細] |
詩溪村 | ~210 | 村莊 | 詩溪村在梅山鎮政府駐地西北5.7公里,聚落在東溪北岸丘陵河谷地。村委會設在演頂。有演頂、演頂州2個自然村。有2個村民小組,有村民94戶515人。有耕地…[詳細] |
水口村 | ~211 | 村莊 | 水口村是由水學池與大口村,各取一字為“水口”而得名的。民國年間屬水口保,1958年公社化時屬梅新大隊,1965年自立水口大隊,1984年改稱水口村村委…[詳細] |
林坂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林坂村在梅山鎮政府駐地西部偏北5公里處(蕓美大橋西畔),東至(晉江東溪)新蘭水電至蕓美橋下游,西至覆船山——金淘溪與東溪江合處,南與蕓塘村相鄰,北至蕓…[詳細] |
蕓塘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蕓塘村是以駐地蕓塘而得名。民國年間隸屬小塘保林坂保。1949年解放后屬梅坂鄉,1958年成立蕓塘大隊,1984年改為蕓塘村委會。 蕓塘村在梅山鎮政府駐…[詳細] |
新藍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新藍村因僑胞捐資建設新家鄉,故取名新藍。民國年間隸屬瓦窯保、演厝頭保,解放初稱新藍鄉,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新藍大隊,1984年改為新藍村委會。新藍村…[詳細] |
蓉中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梅山鎮蓉中村,是一個不靠山、不靠海、沒有礦產資源的小村莊。土地面積一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0畝,人口2920人,640戶,10個村民小組。近年來,…[詳細] |
蓉溪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蓉溪村原屬芙蓉鄉,因地處東溪與芙蓉溪匯合處,故名蓉溪。民國年間屬蓉溪保,1949年解放后稱芙蓉鄉,1958年與蓉中合并,1960年拆分為蓉溪大隊,19…[詳細] |
梅峰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梅峰村地處梅山鎮西南部,依山傍水,山明水秀。下轄18個村民小組,有村民1369戶4426人。有耕地1996畝,山地2848畝,主種水稻、小麥、甘薯、花…[詳細] |
演園村 | ~218 | 村莊 | 演園村是以駐地演園得名。1949年解放后屬鼎誠鄉,1958年屬鼎誠大隊,1961年從鼎誠大隊拆出自立演園大隊,1984年改為演園村委會。演園村在梅山鎮…[詳細] |
地名由來:
一說源于蕓溪南畔與康美交界的楊梅山,故以山得名。
基本介紹:
梅山鎮位于南安市東北部中心位置,境內有大小楊梅山脈,全鎮面積59平方公里,四周峰巒環繞,形成碟形內陸小盆地,交通十分便捷,省道307線貫穿全境,又新辟省道307復線梅山段(后洲-----蕓美),半小時內均可達泉州、南安等地。
梅山鎮耕地面積18588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地瓜等。全鎮山地面積3.68萬畝,擁有林業用地面積3.3萬畝,林木蓄積量1.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1.1%。西北境邊有泉州市最大水庫------山美水庫,晉江東溪由西向東貫穿全境,羅溪由羅東流經梅山在爐口與之匯合,水資源蘊藏量較為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凝灰巖礦,儲存量50萬立方米;高嶺土礦10萬噸/年×5年(年限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梅山鎮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鄉鎮。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梅山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梅山鎮榜上有名。
2021年1月,梅山鎮被認定為第三批福建省僑鄉文化名鎮名村。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梅山鎮上榜。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梅山鎮榜上有名。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梅山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李光前故居位于梅山鎮競豐村,年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清代建故居(出生地):東至水溝,西至水溝,南至埕下,北至水溝頂。民國建故居:東至小路
歷史沿革:
梅山開發于晉朝,興盛于唐朝,宋代為懷德鄉民壽里。
元、明、清改為十六都,民國置梅山鄉。
1949年8月中旬解放,先后劃為第七區、第十九區。
1958年成立梅山火箭人民公社,轄羅東、九都、向陽。
1965年單獨成立梅山鎮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梅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