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閩安村 | 隸屬:亭江鎮 |
區劃代碼:350105101214 | 代碼前6位:350105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A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據《福州百科全書》載:“村名取‘安鎮閩疆’之意。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閩安村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一批高級版綠盈鄉村。
2020年11月,閩安村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0年7月,閩安村入選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基本介紹:
閩安村地處福州市馬尾區的東郊,是個聞名遐邇的歷史名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于2010年12月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2013年9月被評為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我村地處閩江口下游北岸,四面環山,104國道東西橫貫,是馬尾進入亭江的東大門。
閩安村與西邊村、亭頭村、長安村、洪塘村、前洋村、長柄村、東岐村、東街村、英嶼村、象洋村、白眉村、康坂村、笏山村、東盛村相鄰。
文化旅游:
牛項革命據點舊址真君堂位于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牛項山下。牛項東臨閩江沿岸的琯頭、亭江,南對馬尾、鼓山,西靠北峰宦溪。自1946年東嶺游擊隊建立以后,牛項真君堂、齊天崖山寨等地即成為中共閩浙贛省
福州戍守臺灣將士墓群年代:清座落地點: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清軍墓群。同治甲戌年(1874),日軍借“牡丹社”事件侵略臺灣時,隨沈葆楨援臺御敵陣亡或染癉疫病死的清軍,歸葬于此。墓群坐西南向
閩安協臺衙門年代:清座落地點: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簡介:宋代始建,為監鎮衛,元為巡檢司;清代重建,為協臺衙門,管理水師,又厘海關,為閩省南北鹽館總卡。建筑由門樓、儀門廳、正廳和后堂組成,
歷史沿革:
村居背山面臨閩江,古稱迥港,唐設鎮,宋為州屬四大鎮之一,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巡檢司,曾是戚繼光抗倭基地和鄭成功抗清根據地。
清順治年間設水營汛,管轄內外澎湖列島百余年。
扼閩江交通要沖,有‘省城第一門戶’之稱。
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
唐朝設巡檢司,宋、元屬于閩縣東鄉合浦南里,明代屬閩縣晉安東鄉江右里,清末屬閩縣東二區江右里。
民國后,閩安閩侯縣閩安鎮區、第二區、第三區。
解放后,閩安先后隸屬閩侯縣第三
周邊相關:
閩安村附近有牛項革命據點舊址、福建戍守臺灣將士墓群、閩安協臺衙門、中國船政文化景區、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綠豐農業生態園等旅游景點,有福州茉莉花茶、永泰芙蓉李、瑯岐紅蟳、佛跳墻、福州紙傘、醉排骨等特產,有福州軟木畫、馬尾-馬祖元宵節俗、福州軟木畫、馬尾-馬祖元宵節俗、中醫診法(福州蕭氏外科)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