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市鎮在宋代(960-1279)時屬泉南府晉江縣(宋太祖時泉漳二州為仙游人陳洪進所統治,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陳洪進歸宋),時稱為玉泉鄉愛育里與親善里。
元、明、清稱河市鄉,分別被設為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都。
民國初與羅溪、馬甲、雙陽劃為晉江第四區,亦稱河市區,區址設在河市。
抗日戰爭期間,為激發抗敵熱情,因以誕生于河市的民族英雄俞大猷之名冠之,稱為大猷鄉。
新中國成立初期,與馬甲、雙陽合并為晉東縣第二區,區址亦設在河市,又稱為河市鄉。
1958年,廢鄉建公社,稱河市人民公社,1982年廢公社又復原稱。
文革后期與雙陽、馬甲、羅溪劃歸泉州市,后以市代專區,隸屬泉州鯉城區;1992年撤鄉稱為河市鎮至今。
1997年7月,泉州鯉城區一分為三:鯉城、豐澤、洛江,河市隸屬洛江區。
2013年搬遷,暫租太源橋頭商坊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