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林山村 | 隸屬:西天尾鎮 |
區劃代碼:350304100216 | 代碼前6位:35030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B |
長途區號:0594 | 郵政編碼:3511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原名林泉。據紅花會記載,少林寺被燒毀后,義士逃往三宗相會(東泉、林泉、上泉),后與東宗合保,改稱林山村。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林山村被認定為2023年度福建省“一村一品”專業村(黃花菜)。
2021年12月,林山村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二批高級版綠盈鄉村(鄉鎮)。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林山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2019年12月,林山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2015年9月,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林山村2015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基本介紹:
林 山 村
林山村系南少林寺所在地,距鎮中心12公里,現有23個村民小組,居民508戶,總人口達2298人,黨員57名。全村擁有耕地2029.4畝,林地12345.6畝,果地2156畝。境內有聞名遐邇的集武術、朝圣、旅游于一體的南少林寺。2007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354噸,水果總產量120噸,蔬菜總產量20噸,畜產品產量320噸。2007年村財收入1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969元。轄區內年有朱山果場經濟開發有限公司、糧油加工廠等民營、農業企業及一些傳統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
林山村與象峰村、下垞村、澄渚社區、吳江村、龍山村、后黃社區、碗洋村、渭陽社區、三山村、林峰社區、后埔村、北大村、洞湖村、溪白社區相鄰。
文化旅游:
中共莆田塔里支部遺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林山村塔里自然村。林山村作為革命老區最早的基點村,由陳國柱親自組織林山塔里黨支部的創建工作,第一任支部書記喻文墾,在土地革命戰爭中,為莆田地下黨組
南少林寺(林泉院)位于荔城區西天尾鎮林山村,類別為古遺址。南少林寺(林泉院)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南、北均以寺院圍墻外延5米。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后屬林泉鄉;1957年屬沃柄鄉林山村;1958年成立莊邊公社林山大隊;1961年屬林山公社林前大隊、林泉大隊;1965年屬西天尾公社林前、林泉二大隊;1984年底改為西天尾鄉林山村;1986年12月改為西天尾鎮林山村;2002年至今為荔城區西天尾鎮林山村,設林山村委會,并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林山村附近有中共莆田塔里支部遺址、南少林寺(林泉院)、莆田工藝美術城、莆田梅妃故里、后黃村、文峰宮等旅游景點,有興化米粉、興化桂圓、莆田荔枝、莆田桂圓、油拌索面、興化煎粿等特產,有媽祖祭典、莆田九鯉燈舞、惠洋十音:莆田民間藝術、媽祖信俗、媽祖回娘家祭祀民俗、江梅妃傳說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林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