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濠浦社區 | 隸屬:拱辰街道 |
區劃代碼:350304002003 | 代碼前6位:35030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閩B |
長途區號:0594 | 郵政編碼:3511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早年,村民建居于溪畔,為引水而修筑護城河,浦字指河流流入之意,故得名。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濠浦社區被福建省愛衛辦命名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社區。
基本介紹:
濠浦村位于荔城區拱辰街道東側,距街道辦事處約2公里,東與長豐村接壤,西與南郊社區交界,南鄰莘郊村,北至七步村。全村共1200戶4500人,轄區面積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490 畝。村民主要以種植蔬菜,企業加工廠,宰豬、羊,外出打工為經濟來源。主要作物為水稻、甘蔗、麻、果樹,有荔枝3500株。下轄:洋中央、郊下、郊下里、下碼、下溝、四亭6個自然村,1個西洪小區,共有19個村民小組。境內有陳裕清故居、三中詞、濠浦社、陳氏宗祠、福善庵、福壽寺、陳裕清故居、慶源寺、登科宮、順天宮、姚氏祠、姚氏總祠、張公宮、顯興寺、宗興寺、興濟橝、陳氏宗祠、安任社、天仙宮、青蓮行宮。
濠浦社區與莘郊社區、七步村、南郊社區、長豐村、東陽村、西洙村、張鎮村、陡門社區、荔浦社區、暢林社區、拱辰社區相鄰。
中共莆田縣委舊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區拱辰街道濠浦社區四亭自然村。1926年,在涵江中學當工友的四亭村村民張伯庭,在黨組織的引導下,開始參加革命活動。1927年,張伯庭回到家鄉配合黨的干部在四亭、
中共莆田縣工委舊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區拱辰街道濠浦社區四亭自然村。1948年5月,閩中地委在閩候大帽山會議上部署整頓恢復各縣黨組織,決定由康金樹、張坤、林汝樑組成中共莆田縣工委,以康金樹為書記,
下亭聯絡站舊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區拱辰街道濠浦社區下亭自然村。1929-1935年間,莆田(閩中)黨組織經常在下亭自然村的榜福祠開展秘密聯絡、開會等重要活動。下亭聯絡站舊址為榜福祠,坐北朝南,單
歷史沿革:
宋、元時期屬崇業鄉;明、清時期屬一區東廂;民國十七年屬一區郊下鄉、熙寧鄉、濠浦保;解放前屬孝義里;新中國成立后屬一區濠浦鄉;1958年改為濠浦大隊,屬城廂公社;1961年屬郊下公社;1965年屬城郊公社;2002年至今為莆田市荔城區拱辰街道濠浦社區,設濠浦社區居委會。
周邊相關:
濠浦社區附近有中共莆田縣委舊址、中共莆田縣工委舊址、下亭聯絡站舊址、莆田工藝美術城、莆田梅妃故里、后黃村等旅游景點,有興化米粉、興化桂圓、莆田荔枝、莆田桂圓、油拌索面、興化煎粿等特產,有媽祖祭典、莆田九鯉燈舞、惠洋十音:莆田民間藝術、媽祖信俗、媽祖回娘家祭祀民俗、江梅妃傳說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