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苔菉鎮 | 隸屬:連江縣 |
區劃代碼:350122113 | 代碼前6位:35012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A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轄區面積:約7.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9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北茭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北茭村位于黃岐半島東北端,三面臨海,扼南北航道之咽喉,與馬祖列島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景觀奇特,名勝古跡甚多“北茭鼻”風光聞名海內外,全村陸地…[詳細] |
橫塍村 | ~202 | 村莊 | 原名橫龍,后因境內有大片田塍而得名。1959年成立橫塍大隊,屬黃岐人民公社;1979年4月從黃岐公社析出8個大隊,成立苔箓公社,隸屬苔箓人民公社;19…[詳細] |
茭南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茭南村位于黃岐半島東北端,三面臨海,扼南北航道之咽喉,與馬祖列島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景觀奇特,名勝古跡甚多“北茭鼻”風光聞名海內外,全村陸地…[詳細] |
苔菉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苔錄村位于黃岐半島末端,全村1554戶,5640人,36個村民小組,黃有黨員146人,設村級黨委1個,下屬5個黨支部,其中1個非公企業黨支部,9個黨小…[詳細] |
東洛村 | ~205 | 村莊 | 東洛村,位于連江縣黃岐半島東北部海域,羅源灣出海口,是連江縣唯一的海島行政村,隸屬于苔菉鎮管轄,距鎮區中心2.96海里。全島南北長2.05公里,東西寬…[詳細] |
琇邦村 | ~206 | 鎮中心區 | 琇邦村位于黃岐半島東北端,三面臨海,扼南北航道之咽喉,與馬祖列島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景觀奇特,名勝古跡甚多“北茭鼻”風光聞名海內外,全村陸地…[詳細] |
上塘村 | ~207 | 村莊 | 上塘村地處黃岐半島東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其地形如雙手合抱,坐西向南兩側伸出的山頭,北邊的牛角山與南邊的雞桂山合抱著這小港灣,小小的腹地就是上塘村…[詳細] |
后灣村 | ~208 | 村莊 | 后灣村位于黃岐半島東北端,三面臨海,扼南北航道之咽喉,與馬祖列島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景觀奇特,名勝古跡甚多“北茭鼻”風光聞名海內外,全村陸地…[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該鎮早年境內多綠色苔蘚,故名。
基本介紹:
苔菉鎮轄區陸域面積7.7平方公里,轄北茭村、橫塍村、茭南村、苔菉村、琇邦村、上塘村、后灣村、東洛村等8個建制村,人口總數23866人,其中黨員729人,是“福州第一縷陽光升起的地方”(地處福州陸域板塊的最東端),三面臨海,與馬祖列島、霞浦的東沖半島隔海相望,曾獲評省級首批“明星鄉鎮”“省漁業十強鎮”。2024年,全鎮農林牧漁產值42.9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萬元。轄區內建有國家中心漁港1個,二級漁港2個,三級漁港1個,在建三級漁港1個,現有漁業船舶496艘(占連江縣約56%),漁業從業人員1.1萬人,海域內投放下水了“振鮑一號”“福鮑一號”和“泰漁1號”等3套深遠海養殖平臺,是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苔菉鎮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唐代屬永福鄉崇德里,宋代為崇德下里(后為崇德一里),元代后屬二十六都直至清朝末期。
民國初期屬第八區;1935年編查保甲設苔菉、北茭、琇垹3個聯保,屬第三區署;1940年設苔北琇鄉;1944年6月后與黃岐鎮合并稱黃苔,1949年屬第六區;1952年屬第九區;1955年屬黃岐區;1958年屬黃岐人民公社;1979年4月從黃岐公社析出8個大隊成立苔菉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鄉;1992年8月改鎮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