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潘徑村 | 隸屬:東石鎮 |
區劃代碼:350582104215 | 代碼前6位:35058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據開基者觀使公在下塘潭邊搭蓋一小屋安居,故原稱為叫塘邊。后因該地北原有大溝澗數條盤旋曲折,根據其他地貌特征又名盤澗(俗名破澗),后即以其諧音雅稱為:潘徑。又唐代鄭子到此游覽,稱贊其地山川有潘山徑水之秀也!故村得名:潘徑。另有一說:南宋,有張氏少年,貌美如潘安再世。張氏少年肩挑貨郎擔,常于其地專門串戶叫賣,并常憩息于路下張池塘之畔。后里人稱潘安(張氏少年三代稱)往來之地(路徑)為潘徑。
基本介紹:
潘徑村是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東石鎮一個濱海大村,東連潘山村,西與下莊、麥園兩村毗鄰,南面臨海,北面東塔公路,從村中通過,潘徑中學即在公路北邊。地名含義初開拓時,觀使公在下塘潭邊搭蓋一小屋安居,故原村名叫“塘邊”。又因潘徑村北原有大溝澗數條盤旋曲折,根據其他地貌特征又名盤澗(土名破澗),解放后取其諧音定名潘徑。
歷史沿革
潘徑村開基始祖觀使五郎公于明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2年,明、清屬十都,民國33年(公元1944年)屬東石鎮潘徑保。
歷史人文
潘徑祖輩,善于變革,敢于開拓進取。清道光咸豐年間(1850—1870)前后,按特定地理條件,決然
歷史沿革:
宋為安仁鄉仁和里管轄。
明清屬十都。
民國33年(1944年)屬東石鎮潘徑保。
建國后,1956年屬東石區潘徑鄉;1959年屬東石公社潘徑大隊;1984年改為東石鎮潘徑村委會。
周邊相關:
潘徑村附近有安平橋(五里橋)、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靈源山旅游景區、圍頭灣、衙口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區、圍頭村等旅游景點,有安海土筍凍、晉江胡蘿卜、深滬蝦仁干、深滬花生、深滬糖芋、深滬魷魚干等特產,有柯派高甲戲、安海嗦啰嗹習俗、元宵節(閩臺東石燈俗)、晉江布袋木偶戲、潘山廟宇木雕、晉江燈謎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東石鎮·潘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