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菌柄村 | 隸屬:安海鎮 |
區劃代碼:350582101213 | 代碼前6位:35058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村委會以所轄自然村菌柄命名。相該地先民以取藤蔓編蘿籃為業,原名為蒲藤口。南宋景炎年間浙江寧波人邴鄞為避元兵追殺隱居于此,為確保人身安全,便把姓名邴鄞倒置稱為鄞邴。為使后輩銘記先輩之艱辛,其后裔將聚居地。又菌的閩南方言為繞之意。因古時該地附近皆為港灣,步行往安海集市,得繞道而行。閩南方言柄與邊諧音。故即以往安海須繞港灣邊而行得名。蒲藤口易名鄞邴。明建文四年(1402),又將鄞邴諧稱為菌柄。黃姓始祖黃英敏公開基菌柄,又把菌柄稱為“云屏”,乃取開元寺照墻“紫云屏”中之云屏兩字,為紀念我紫云黃氏之由來。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菌柄村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菌柄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晉江市安海鎮政府駐地東4.2公里,壩頭溪上游兩側,安海至金井公路邊。政府駐地安海鎮成功東路1號。 村落面積2平方公里,由菌柄、洋南兩個自然村組成,分為9個村民小組,有資料顯示,總戶數868戶,總人口3381人。
【地名含義】 菌柄村,先民以取藤蔓編蘿籃為業,村名為”蒲藤口”。時浙江寧波人邴鄞為元軍士卒,因不愿為元軍賣命,乘戰亂時潛入洋里(今屬安海洋南)咸灘地之丁草叢中避難。待戰事平息后,即于洋里之北(今菌柄)叢樹間結廬而居,并取丁草編席為生。斯時,邴鄞為確保人身安全,便把“邴鄞”反稱為“鄞邴”,為使后輩永記先輩之艱辛,還將“蒲藤口”易名“鄞邴”。明建文四年(1
歷史沿革:
宋為安仁鄉仁和里管轄。
明、清屬九都。
民國33年(1944年)屬安海鎮玉屏保。
建國后1956年屬可慕區可慕鄉;1961年屬安海公社菌柄大隊;1984年屬安海鄉菌柄村委會;1985年改安海菌柄村委會。
周邊相關:
菌柄村附近有安平橋(五里橋)、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靈源山旅游景區、圍頭灣、衙口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區、圍頭村等旅游景點,有安海土筍凍、晉江胡蘿卜、深滬蝦仁干、深滬花生、深滬糖芋、深滬魷魚干等特產,有柯派高甲戲、安海嗦啰嗹習俗、元宵節(閩臺東石燈俗)、晉江布袋木偶戲、潘山廟宇木雕、晉江燈謎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安海鎮·菌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