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后畬村 | 隸屬:崇雒鄉 |
區劃代碼:350703200205 | 代碼前6位:35070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H |
長途區號:0599 | 郵政編碼:353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后畬上社的十郎街別名前畬,村毀后,徐、宋、丁、周姓遷此建村,故名。
榮譽排行:
2016年12月,后畬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6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認定后畬村為第五批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基本介紹:
后畬村位于崇雒鄉東北中部,距鄉政府所在地7.5公里。東與水吉鎮交界,西與上社、上洋村接壤,南與上社、崇雒村相連,北與上洋、右巨村毗鄰。崇(雒)右(巨)公路從村后經過。轄區總面積18976畝。其中山地面積15132畝,耕地面積3844畝,下轄歷塘、松路、合源、嶺源四個自然村。414 戶,1596口人。
宋之前,該村區劃無考。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后畬稱三衢里,屬嘉禾縣建寧鄉。元代至宋 六年(1289年),三衢里屬建陽縣建寧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三衢里領5圖,原設里正改為里長。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里下設圖,圖下設甲,三衢里領5圖50甲。轄村落38個;洋尾、歷塘
歷史沿革:
后畬原稱三衢里。
1923年設后畬鄉,分設后畬保、后洋保、回潭保、右衢保、晚凹保;1949年為建陽縣第七區后畬鄉,1958年屬將口公社后畬大隊,1961年屬崇雒公社后畬大隊,1984年改為后畬村村民委員會至今。
周邊相關:
后畬村附近有建陽(臥龍灣)武夷花花世界景區、考亭書院、麻沙楠木林景區、建陽生態溪源景區、黃坑景區、考亭文化和旅游集聚區等旅游景點,有建陽桔柚、建陽白茶、建澤瀉、小湖水仙、小湖楊梅、建盞等特產,有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建陽建本雕版印刷、政和四平戲、邵武儺舞、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