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均口村 | 隸屬:均口鎮 |
區劃代碼:350430103203 | 代碼前6位:350430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地處建寧、泰寧、寧化三縣的口,原來古軍營,叫軍口,后演變為均口。
基本介紹:
均口村位于金溪河畔,閩江正源頭,距縣城25公里,是革命老區村,省道建文線與秀里線穿村而過,屬均口鎮政府所在地,是全鎮政治、文化和經濟貿易交流中心。全村現有15個村民小組,552戶,人口2147人。山林面積23631畝,其中果園面積671畝,毛竹山面積770畝;聯營山場面積10068畝,耕地面積2789畝。全村社會事業設施門類齊全,擁有中小學、幼兒園、衛生院、郵政所、電信站、信用社等公共服務單位,建有文化活動中心、農民夜校教室和老人活動中心及歌舞廳等,已初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氣象。
均口村與嶺腰村、修竹村、焦坑村、黃嶺村、官常村、臺田村、半寮村、芰坑村、洋坑村、龍頭村、垅源村、隆下村、均口社區相鄰。
榮譽排行:
2024年2月,均口村被確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鎮創建對象。
2024年1月,均口村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村。
文化旅游:
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舊址位于建寧縣均口鎮均口村桐斜3號東50米處。1934年5月,建寧縣城失守,建寧縣蘇維埃政權尚存里心、黃泥鋪、客坊、黃嶺、瀾溪、均口等完整區。中共閩贛省委決定將建寧南部的
中共均口特區委員會舊址謝氏祖屋位于建寧縣均口鎮均口村桐斜3號。1934年5月建寧城區失守,建寧縣蘇維埃政權尚存里心、黃泥鋪、客坊、黃嶺、蘭溪、均口等完整區。中共閩贛省委決定,中共建寧縣委、建
歷史沿革:
宋元期間屬南鄉赤岸保,明洪武初屬南區赤下保;解放前屬寧安鄉均口保;1950年屬第三區人民政府轄下的均口鄉,1956年改稱均口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為均口公社均口大隊,1968年改稱革命領導小組,1984年改稱村民委員會。
1997年8月撤鄉并鎮屬均口鎮。
周邊相關:
均口村附近有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舊址、中共均口特區委員會舊址、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金鐃山(閩江源景區)、修竹村、建寧修竹荷苑等旅游景點,有建寧通心白蓮、建蓮、建寧黃花梨、溪源明筍、建寧水稻種子、桂陽蘿卜等特產,有建寧通心白蓮制作技藝、建寧宜黃戲、泰寧梅林戲、永安大腔戲、朱熹祭典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