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復興社區 | 隸屬:濉溪鎮 |
區劃代碼:350430100003 | 代碼前6位:350430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寄托祝福命名。恢復興旺之意。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復興社區被福建省愛衛辦命名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社區。
基本介紹:
復興社區是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濉溪鎮下轄的社區,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350430100003,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350430。郵政編碼為365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598 ,車牌號碼為閩G。復興社區與新生社區、河東社區、水南社區、水南村、器村村、斗埕村、高峰村、大源村、圳頭村、水西村、長吉村、河東村、城關村相鄰。
文化旅游:
建寧縣蘇維埃政府遺址位于建寧縣濉溪鎮復興社區民主街13號原縣物資局(總公司)院內。1931年夏,紅一方面軍攻克建寧縣城取得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后,幫助建寧建立了建寧縣人民革命委員會和城市、渠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會遺址位于建寧縣縣城濉溪鎮復興社區中山南路18號建寧縣實驗小學所在地。1933年12月12日至13日,閩贛省蘇維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建寧縣城文廟大成殿召開。出席
紅5軍團司令部遺址位于建寧縣濉溪鎮復興社區民主街13、15號之間。1932年10月中旬,紅一方面軍從江西廣昌發起建(寧)黎(川)泰(寧)戰役,紅5軍團作為戰役總預備隊,協助紅1軍團、紅22軍
紅軍南門(迎薰門)戰斗遺址位于建寧縣濉溪鎮復興社區。在1931年5月31日紅軍攻打建寧城戰斗中,紅12軍為攻城右翼部隊,從溪口鎮的枧頭村直插南門,在南門外控制水車嶺以南的一片山頭,截斷國民黨
閩贛軍區司令部遺址暨葉劍英舊居位于建寧縣濉溪鎮復興社區民主街南街弄4號稅務住宿樓所在地。1933年11月,閩贛省機關經建寧的楚上溪口遷駐建寧縣城后,閩贛軍區司令部駐南街弄丁家屋。時任閩贛軍區
歷史沿革:
此處原為民主居委會,2003年6月復興居委會和民主居委會合并,改名為復興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復興社區附近有建寧縣蘇維埃政府遺址、閩贛省蘇維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會遺址、紅5軍團司令部遺址、紅軍南門(迎薰門)戰斗遺址、閩贛軍區司令部遺址暨葉劍英舊居、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等旅游景點,有建寧通心白蓮、建蓮、建寧黃花梨、溪源明筍、建寧水稻種子、桂陽蘿卜等特產,有建寧通心白蓮制作技藝、建寧宜黃戲、泰寧梅林戲、永安大腔戲、朱熹祭典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