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后內村 | 隸屬:小岞鎮 |
區劃代碼:350521113205 | 代碼前6位:35052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后內村,“里”是古代一種居民組織,時小岞設有二個里,一前一后,在前邊稱前里,在后邊稱后里。但“里”字另一種用法是裹(內,內部),因“里”、“裹”的方言都叫“內”,后來為了書寫方便,把后里改寫為“后內”,故名。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后內村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基本介紹:
惠安縣小岞鎮后內村委會概況
宋代參知政事李文會晚年歸居于此,因地處小岞半島北部,前內之后,故稱為后里。因當地方言里叫內,故書寫為后內,故稱為后內村。 明、清屬三十一都黃坑鋪。民國屬凈峰鄉后內保。1949年冬起先后屬三區、四區后內鄉、東嶺區小岞鄉。1958年起先后屬飛躍公社、小岞公社、凈峰公社置后內大隊。1961年折新橋另置一大隊。1984年又折螺山大隊。1985年改設為小岞鄉后內村民委員會。 后內村位于湄洲灣南岸的泉州市惠安縣小岞北部海灣畔,北部臨海,三面依鄰村,東鄰南賽新村,西鄰螺山村,南鄰新橋村,距斗尾港區7公里,境里交通路經小岞鎮區,然后通往縣道。全村共有928戶,人
李文會府宅舊址位于小岞鎮后內村,時代為宋-現代。始建于宋紹興年間(1131-1162),清初重修,1997年重建。坐東北朝西南,兩進三開間帶護厝,磚石木結構,建筑面積450平方米。硬山式燕尾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三十一都黃坑鋪。
民國時期屬凈峰鄉后內保。
1949年冬起先后屬三區、四區后內鄉、東嶺區小岞鄉。
1958年起先后屬飛躍公社、小岞公社、凈峰公社置后內大隊。
1961年折新橋另置一大隊。
1984年又折螺山大隊。
1985年改設為小岞鄉后內村民委員會。
2000年撤鄉改設鎮改為小岞鎮后內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后內村附近有李文會府宅舊址、崇武古城、惠安洛陽橋、凈峰寺、華光文博園、潮樂村等旅游景點,有惠安石雕(影雕)、惠安余甘果、崇武魚卷、惠安紫山余甘、洛陽鯽魚、小岞魷魚干等特產,有惠安女服飾、惠安南派布袋戲、惠安木雕技藝、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惠安)、永春紙織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