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尾透村 | 隸屬:螺陽鎮 |
區劃代碼:350521101219 | 代碼前6位:35052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尾透村,村里有一美里宮,故取名為美里村,之后又取名為美透村,因閩南話“美”和“尾”同聲,故名。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尾透村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螺陽鎮尾透村基本情況
我村地處惠安縣螺陽鎮的東南面,東與涂寨鎮莊內村接壤,南與五音村相鄰,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小山村。全村共有718戶, 2962人,全村婦女1164人,占全村41%。3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村兩委成員4名,其中婦女2名。全村黨員52名,其中婦21名,占黨員總數38%。村民小組和村民代表45名,其中婦女26,占57%左右。全村的耕地面積879畝。 由于城南開發區從我村擦肩而過,村里有阿陽鐵件加工廠、美光焊接輔料廠和幾個鞋業小加工點,是一較為典型的小農經濟自然村,因地處山丘地帶,農作物增產增收,人均整體收入12000元,村集體經濟較弱。大部分的婦女同志邊耕作農業邊做手工業,家
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有柯、黃兩姓遷來此地居住,俗稱西坑頭柯厝尾,后有姓曾、陳、蔡、張、汪等姓氏陸續遷來一起居住,統稱尾透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土改時成立涂寨二區,尾透成立美里鄉,本鄉由尾透、劉厝、土潭、墩后、古湖、埔上、社壩頭七個自然村組成。
1950年為尾透大隊。
后為尾透村公所—再后來改為尾透村委會。
1956年撤區拼鄉,仍為美里鄉(現瑞豐片各村)。
1958年秋季成立紅旗人民公社,時至1961年美里鄉拆開
周邊相關:
尾透村附近有崇武古城、惠安洛陽橋、凈峰寺、華光文博園、潮樂村、陳金城陳伯達故居等旅游景點,有惠安石雕(影雕)、惠安余甘果、崇武魚卷、惠安紫山余甘、洛陽鯽魚、小岞魷魚干等特產,有惠安女服飾、惠安南派布袋戲、惠安木雕技藝、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惠安)、永春紙織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