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社區”歷史悠久。自唐朝以來,文人墨客、官宦、商賈多定居于此。從唐末到民國,民族英雄、革命先驅、愛國將領、文壇巨匠在這里誕生、成長。古民居:歐陽花廳、水榭戲臺、陳承裘、陳季良、黃任故居、光祿音臺、劉家大院等就坐落在三坊社區。國家級文物4個,省級文物2個,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人文靈氣之精華。即將動工的“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必將使千年古跡煥發生機。
三坊社區與福州市最繁華的商貿街817北路中斷毗鄰。東至南后街、西連通湖路,南接光綠坊,背靠楊東路。總面積0.22平方公里。新村樓院20座,住戶1632戶,人口6482人。現有轄區單位:鼓樓區社會勞動保障局、鼓樓區黨校、閩長置業有限公司、鼓三小、省公安干警接待站等16個。南后街匯集傳統的花燈、家具和新興的便裝屋又為三坊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坊社區黨總支、居委會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融入“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發展格局,以“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為目標,以“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服務你我他”為口號,廣泛發動轄區單位、居民群眾攜手并肩、齊抓共管,為居民群眾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方便、積極向上、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曾榮獲省科普示范社區、省換屆選舉“戶代表”試點單位、市綠色社區、市先進婦聯、區先進黨支部、區暑期青少年教育工作先進社區等稱號。
三坊社區與驛里社區、三坊七巷社區、柳河社區、河南楊橋社區、靈響社區、小柳社區相鄰。
大光里陳元凱故居位于鼓樓區南街街道三坊社區文儒坊大光里23號何振岱故居旁,建于清乾隆間,光緒間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圍墻,主要建筑二進:第一進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第二
三坊社區附近有大光里陳元凱故居、三坊七巷、福建博物院、于山風景區、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鄧拓故居等旅游景點,有永泰芙蓉李、福州福桔、福州馬蹄糕、木金魚丸、于山、同利肉燕等特產,有聚春園佛跳墻制作技藝、中醫診法(福州蕭氏外科)、福州田公元帥信俗、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藝、福州蘇蘇醬鴨制作技藝、禪和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