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溪柄鎮 | 隸屬:福安市 |
區劃代碼:350981110 | 代碼前6位:35098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轄區面積:約120.8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5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興龍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溪柄鎮興龍居明清時期為溪柄市,民國時期屬溪柄保。解放初從溪柄保析出為溪柄街居委會,負責管理400多位城鎮居民戶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居民戶糧關系轉移、戶…[詳細] |
溪柄村 | ~201 | 鎮中心區 | 溪柄鎮溪柄村位于104國道線和小浦線交匯處,距福安市區18千米,海拔10米,為溪柄鎮政府所在地。村主姓為林、郭、江、阮、鄭、溫、吳、楊、葉、朱等。明清…[詳細] |
立峰村 | ~202 | 村莊 | 溪柄鎮立峰村位于鎮駐地東北1千米,海拔10米。村委會駐馬厝自然村。立峰村是閩東革命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馬立峰的家鄉,為了紀念這位閩東革命先驅,該村由…[詳細] |
北山村 | ~203 | 村莊 | 溪柄鎮北山村位于鎮駐地東北2.4千米,海拔15米。村委會駐北山自然村。該村主姓為張、陳、鄭、馬、林、盧等6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二十六都一圖…[詳細] |
仙洋里村 | ~204 | 村莊 | 溪柄鎮仙洋里村位于鎮駐地西南1.2千米,海拔20米。村委會駐仙洋里自然村。該村主姓為陳、阮、鄭、劉、溫、雷、王等7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二十…[詳細] |
扆山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溪柄鎮扆山村系福安市溪柄鎮的一個行政,海拔15米,距鎮所在地1.5公里、福安市區18公里、賽岐鎮7公里。扆山村背倚青山故名扆山,與本鎮田坂村交界;面朝…[詳細] |
田坂村 | ~206 | 村莊 | 溪柄鎮田坂村位于鎮駐地西北3千米,地處交溪沿岸,為半島地形,海拔10米。村委會駐田坂新村。該村主姓為高、王、陳、郭、劉等5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詳細] |
長洋村 | ~207 | 村莊 | 溪柄鎮長洋村位于鎮駐地東南3千米,海拔50米。村委會駐長洋自然村。長洋古名棠洋,因村前橫過一條山溪兩岸是田園,故又叫“長洋”。該村山地多,畬漢雜處,畬…[詳細] |
港里村 | ~208 | 村莊 | 溪柄鎮港里村位于鎮駐地南3千米,地處龍新溪上游,海拔60米。村委會駐港里自然村。該村主姓為鄭、李、黃、吳、林、高、陳、鐘等8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詳細] |
龍潭面村 | ~209 | 村莊 | 溪柄鎮龍潭面村位于鎮駐地南4.2千米,海拔220米。為畬族村,村委會駐龍潭面自然村。該村主姓為雷、鐘、藍等3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二十七都一…[詳細] |
水田村 | ~210 | 村莊 | 溪柄鎮水田村地處交溪西岸,位于鎮駐地西2.2千米,海拔15米。村委會駐水田自然村。該村主姓為高、吳、陳、薛、劉等5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二十…[詳細] |
黃瀾村 | ~211 | 村莊 | 溪柄鎮黃蘭村位于鎮駐地西北6千米,海拔15米。村委會駐黃瀾(黃蘭)自然村。該村主姓為薛、彭、翁、陳、鄭、高、邱、巫等8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詳細] |
浦后村 | ~212 | 村莊 | 溪柄鎮甫后村位于鎮駐地西北5.3千米,為半島地形,海拔10米。村委會駐浦后(外浦后)自然村。該村主姓為黃、高等2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二十五…[詳細] |
白沙村 | ~213 | 村莊 | 溪柄鎮白沙村位于溪柄鎮駐地西北8千米,海拔15米。村委會駐白沙自然村。該村主姓為劉、雷、鐘、藍、李、吳、黃等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二十五都一…[詳細] |
樓下村 | ~214 | 村莊 | 因位于山腳下,抬頭可見山上其他村建的樓房,故名。…[詳細] |
榕頭村 | ~215 | 村莊 | 因村口有“九頭榕”奇樹,故名。1958年成立洋頭大隊(屬溪柄公社管轄),1968年合并樓下大隊,1980年分出成立仰頭大隊,1984年改稱榕頭村委會,…[詳細] |
墩面村 | ~216 | 村莊 | 原名“土盾面”,因始建于一個大土土盾上,故名。…[詳細] |
東坪村 | ~217 | 村莊 | 因委會下轄村中有東山及下金竹坪、三坪等,取“東”與“坪”字,故名。…[詳細] |
山下村 | ~218 | 村莊 | 村后山形像獅,本名為“獅山”,因為方言中“獅”與“山”諧音,故名。…[詳細] |
三村村 | ~219 | 村莊 | 因下轄新莊、下馮、坑源三村緊密相連,合稱“三村”,故名。…[詳細] |
溪南村 | ~220 | 村莊 | 溪柄鎮溪南村位于鎮駐地東北4.5千米,海拔20米。村委會駐溪南自然村。該村主姓為郭、吳、陳、李、黃、馮、鐘、雷、鄭等9姓。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詳細] |
茜洋村 | ~221 | 村莊 | 古時村前沙坂上種植茜草,故名。明清時期,茜洋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二十五都一圖;民國30年屬福安縣第一區(賽岐區)柏洋鄉茜洋保;1956年辦茜洋高級社,…[詳細] |
采花橋村 | ~222 | 村莊 | 因村前有一石板橋為蔡氏人修建,又因“蔡”“采”方言諧音,故名。…[詳細] |
坑口村 | ~223 | 村莊 | 因建于兩山岔口之間的坑邊,故名。坑口村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二十五都一圖;民國30年為縣第一區(賽岐)柏洋鄉茜洋保;1954年7月屬橫林鄉;19…[詳細] |
橫坑村 | ~224 | 村莊 | 因村前有條溪橫穿而過,故名。橫坑村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里二十五一圖;民國30年為縣第一區(賽岐)柏洋鄉茜洋保;1956年辦起橫坑高級社;1958…[詳細] |
地名由來:
溪柄古名龍溪,后人因地處茜洋溪、長溪和龍新溪交匯的下游沖積地區,形狀如長柄,故名。
基本介紹:
溪柄鎮至今以有750多年歷史,有128.4平方公里紅色土地,有3.3萬老區人民。革命前輩鄧子恢、陶鑄、曾志、葉飛、馬立峰、施霖、張少廉等曾在這里領導和開展閩東革命斗爭,素有“閩東延安”之稱。溪柄山青水秀,地靈人杰,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寧德地區農科所、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試點鎮、地區領導指揮田在境內交織形成農業科技網。柏柱與新興的工業小區融為一體、方興未艾。黃蘭綠竹筍、徐氏石材、任達果蔬、“五鵝”針織等享譽省內外。
榮譽排行:
2024年4月,被納入第三批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對象名單。
2024年1月,溪柄鎮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鄉鎮。
2022年12月,溪柄鎮被命名為2022年福建省森林城鎮。
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溪柄鎮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文化旅游:
柏柱洋位于福安市溪柄鎮東南方,距市區40公里,是通往霞浦、太姥山的必經之路。四周群山環抱,峰巒綿延,中間一馬平川,良田萬頃。境內有一奇石,形如白柱,因“白”字為民間忌字,故改為柏柱洋。柏柱洋
施霖烈士后裔厝位于福安市溪柄鎮山下村田頭崗自然村,年代為1953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位于福安市溪柄鎮山下村田頭崗31號,1953年為革命歷史施霖后裔所建。坐西南向東北。單座
閩東紅軍獨立團后方醫院位于福安市溪柄鎮東坪村,年代為民國年間,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位于溪柄鎮東坪村東向頂頭大厝。建于民國年間,坐東北向西南。為土木結構合院式建筑,通面闊17.2
立峰村革命洋樓位于福安市溪柄鎮立峰村,年代為1953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該房子位于溪柄鎮立峰村(原名叫馬厝)寶源路42號。始建于1953年,坐東南向西北,單體合院式土木結構
榕頭興云寺大雄寶殿位于福安市溪柄鎮榕頭村,年代為清乾隆丙申(1776),類別為古建筑。位于溪柄鎮榕頭村興大路距榕頭村南面300米處山中。始建于宋元符年間(1098-1100),歷代均有維修,
歷史沿革:
1913年設溪柄鄉,屬賽岐區。
1929年,溪柄鄉屬第一區。
1946年,溪柄鄉改保,屬賽岐。
1949年從賽岐鎮析置溪柄鄉,屬第五區。
1953年,從第五區析置設立第十二區,區公所駐溪柄。
1955年改為溪柄區。
1958年改稱溪柄人民公社,同時析出松羅人民公社。
1961年改為溪柄區。
1966年11月,撤區設公社,轄17個大隊。
1984年10月,改稱溪柄鄉。
1985年4月,改稱溪柄鎮,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