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港口村 | 隸屬:陳城鎮 |
區劃代碼:350626104210 | 代碼前6位:350626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E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原與湖塘、后姚、林邊、東厝合為湖港鄉,在1960年左右港口與其他四個村分開,以前往詔安、岐下一帶的客人和貨物都經過這個渡口,當時設有碼頭,是船只來往之處,故名。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港口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港口村位于東山島的西南端,全村共有505戶人口2057人,是一個集農、林、鹽、養殖等多種產業的村莊。
古代港口村也稱碧浦,鄰近的海灣是天然的避風港,故稱為碧海沃,村名也由此而來。明嘉靖年間,明朝官兵戰船曾在此設伏,全殲入侵的葡萄牙侵略者。
港口村鹽場有著悠久的歷史,由于這里緊鄰詔安灣,海運交通便捷,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詔安縣鹽場官府首次設立五都港口村政課稅,鹽業漸漸形成規模。
由于鹽場官府設于此地,港口村商貿船只匯集,繁華一時,因而成為海盜襲擊的目標,東山縣志記載:明嘉靖年間,海盜曾一本,率領眾賊駕舟百艘在碧海沃登陸,劫掠港口等村。事隔不久
歷史沿革:
民國期間,港口村隸屬東南鄉港口保。
1950年東山島解放后,港口村歷經土地改革時間屬湖港鄉,后歷經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
公社化階段屬陳城公社港口大隊,1984年公社改鄉,港口大隊改稱為港口村。
周邊相關:
港口村附近有東山風動石景區、漳州馬鑾灣、漳州東山島、東山關帝廟、東山縣博物館、澳角村等旅游景點,有東山鮑魚、東山蘆筍、東山親營紫菜、墨魚干、水仙花、當歸鴨面線等特產,有東山歌冊、東山關帝信俗、鐵枝木偶戲(東山縣)、東山海船釘造技術、東山海柳雕技藝、東山金木雕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