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武隆區 | 隸屬:重慶市 |
區劃代碼:500156 | 代碼前6位:500156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8500 |
轄區面積:約28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5.6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街道、9個鎮、12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鳳山街道 | 6.82萬人 | 187.05km2 | 2018年2月9日區委區政府授牌成立鳳山街道,東臨江口鎮,西臨羊角鎮,南界黃鶯鄉,北與芙蓉街道(以烏江江心為界)接壤,幅員面積187.05平方公里,轄…[詳細] |
芙蓉街道 | 3.65萬人 | 89.05km2 | 芙蓉街道辦事處于2018年2月成立,位于武隆區城區烏江以北,東連江口鎮、火爐鎮,西臨羊角街道,南界烏江,北臨仙女山街道。轄9個行政村、5個社區,共有8…[詳細] |
仙女山街道 | 1.24萬人 | 278km2 | 仙女山街道,位于武隆城區東北部,屬于武隆重要城市組團,轄7村2社區,戶籍人口1.6萬人。全街道海拔高度在460-2033m之間,年均氣溫17.4攝氏度…[詳細] |
羊角街道 | 1.8萬人 | 141.6km2 | 羊角街道位于武隆城區西部,東與芙蓉街道相鄰,南接鳳山街道,西鄰白馬鎮,北與雙河鎮和涪陵區武陵山鄉接壤。地處渝湘高速土坎互通與319國道交匯處,距武隆城…[詳細] |
白馬鎮 | 2.54萬人 | 221.7km2 | 白馬鎮地處武隆西南部、烏江之畔,是武隆重要交通樞紐和西部門戶,素有“蜀黔門屏”之稱,清初建場(距今約400年),民國十九年置鄉,1985年設鎮,鎮政府…[詳細] |
江口鎮 | 1.93萬人 | 92.3km2 | 江口乃武隆東部門戶,毗鄰彭水,與貴州省務川縣接壤,古為連接牂牁之地,是千里烏江的水陸重鎮,也是“繼周歷八代,爭據常經此”的交通要塞。
江口歷史悠…[詳細] |
火爐鎮 | 2.08萬人 | 179.6km2 | 一、歷史底蘊深厚。火爐古為渝至湘、鄂、贛、黔必經之道,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武隆置縣后,修建驛道大唐路,設有“一樓九鋪”,火爐鋪是其中最大最繁榮的…[詳細] |
鴨江鎮 | 1.56萬人 | 120.7km2 | 鴨江鎮是武隆西北片區的經濟重鎮,幅員面積120.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00—1600米,耕地面積25685畝,森林面積83004畝,山坪塘284口,小…[詳細] |
長壩鎮 | 1.46萬人 | 86km2 | 長壩鎮位于武隆區西南部,距城區38公里,距重慶主城85公里,是武隆工業園區三大組團之一。轄區內石梁河貫穿全鏡,交通便利,河道沿線建有高速橋、高鐵橋、人…[詳細] |
平橋鎮 | 1.48萬人 | 73.4km2 | 平橋鎮位于武隆區西部,烏江支流大溪河畔,毗鄰和順鎮、鴨江鎮、鳳來鎮和南川區中橋鄉、水江鎮,是武隆面對重慶主城的西大門,全鎮幅員面積73.4平方公里,耕…[詳細] |
桐梓鎮 | 8905人 | 41.3km2 | 桐梓鎮位于重慶市武隆區東北部中心地帶,為原桐梓片區工委駐地,建鎮于1908年,東鄰后坪鄉,南接滄溝鄉,西連接龍鄉,北與豐都縣接壤,鎮政府駐地距武隆城區…[詳細] |
和順鎮 | 7613人 | 103.2km2 | 和順鎮地處武隆西部彈子山上,東與白馬鎮相連,西與平橋鎮、鴨江鎮接壤,南與白云鄉、長壩鎮相鄰,北與涪陵隔江相望,幅員面積103.2平方公里,海拔164-…[詳細] |
雙河鎮 | 8207人 | 132km2 | 雙河鎮地處武隆區仙女山國家度假區、涪陵區武陵山大裂谷、豐都縣南天湖國家度假區等三大景區的腹心地帶,到三大景區的車程距離都在二十分鐘左右,位置優勢十分明…[詳細] |
鳳來鎮 | 8810人 | 52.3km2 | 重慶市武隆區鳳來鎮地處武隆西部,東臨平橋鎮,西靠涪陵區同樂鎮,南接南川區騎龍鎮,北連廟埡鄉,轄6個行政村、50個村民小組,5081戶、戶籍人口1662…[詳細] |
廟埡鄉 | 6876人 | 35.9km2 | 廟埡鄉于民國19年(1930年)置鄉以場埡有廟得名,1985年單設鄉,鄉人民政府駐廟埡場,位于武隆區西部,東連鴨江鎮高興村,南靠鳳來鎮青龍村、獅子村和…[詳細] |
石橋鄉 | 6694人 | 61.7km2 | 清朝屬遺愛鄉,民國初年地方勢力割據自封,曾在現卡子設立辦事處,稱上遺愛鄉。1939年撤并于江口鎮。1953年析江口鎮九、十、十一、十二等四個保置石橋鄉…[詳細] |
黃鶯鄉 | 5497人 | 64km2 | 黃鶯鄉地處重慶與貴州交界處,位于武隆區南部,素有武隆“南大門”之稱,因境內原有一座黃鶯寺而得名。東北與鳳山街道接壤,西鄰白…[詳細] |
滄溝鄉 | 6428人 | 73km2 | 滄溝鄉于1930年置鄉,地處武隆區東北部,北與桐梓鎮、西與火爐鎮、土地鄉毗鄰、東與彭水縣鹿鳴鄉相接。幅員面積73平方公里,海拔在220-1400米之間…[詳細] |
文復鄉 | 5456人 | 105.5km2 | 文復苗族土家族鄉位于武隆城區的東部邊陲,距城區36公里,素有武隆“東大門”之稱,與彭水縣的高谷鎮、靛水鄉、潤溪鄉以及本區的江口鎮接壤。文復鄉原屬彭水縣…[詳細] |
土地鄉 | 4506人 | 75.8km2 | 土地鄉被譽為“人間凈土·生態福地”,位于武隆區東北部,是仙女山深處的世外桃源,是大仙女山旅游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距城區45公里,距天生三橋10公里,距…[詳細] |
白云鄉 | 4602人 | 40.1km2 | 白云鄉位于武隆區西南部,東鄰長壩鎮,西通南川區水江鎮,南與大洞河鄉相望,北接和順鎮,區位優勢明顯,具有武隆西南門戶之稱。距縣城57公里,幅員面積40.…[詳細] |
后坪鄉 | 4644人 | 48.5km2 | 后坪鄉位于武隆區東北部,與豐都縣、彭水縣接壤,幅員面積87.3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33個村民小組,有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現有戶籍人口1845戶7…[詳細] |
浩口鄉 | 4270人 | 61km2 | 浩口于1953年設置為鄉,2009年更名為浩口苗族仡佬族鄉,位于武隆區東南部,鄉政府駐地距城區38千米,地處兩省市(重慶市、貴州省)三區縣(武隆區、彭…[詳細] |
接龍鄉 | 3529人 | 111.4km2 | 接龍鄉位于武隆區東北部,距城區76公里,幅員面積114.4平方公里,全鄉林地面積8.7萬畝,耕地2.8萬畝,東臨桐梓鎮,南接土地鄉,西、北兩面與豐都縣…[詳細] |
趙家鄉 | 2938人 | 60.2km2 | 白馬山上風雷急,浩浩烏江獨向西;遠古貓熊觀桑田,千年銀杉見青史。趙家鄉地處武隆區西南部白馬山,東北與白馬鎮接壤,南與貴州省道真縣相連,西與大洞河鄉、長…[詳細] |
大洞河鄉 | 2678人 | 62.7km2 | 大洞河鄉位于武隆西南部,距武隆城區65公里,距重慶主城135公里,幅員面積62.7平方公里,全鄉耕地面積907.34公頃,林地面積4085.96公頃,…[詳細] |
地名由來:
原名武龍縣,因境內有武龍山而得名。明朝時因與廣西武龍縣重名,改為武隆縣,寓“興隆發達”之意。
基本介紹:
武隆區地處重慶東南部、長江上游最大干流烏江之畔,面積2901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22個鄉鎮、184個行政村、32個社區。
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距今1400余年歷史,寓“威武興隆”之意。1949年12月5日,成立武隆縣人民政府,隸川東區涪陵專區行政專員公署。1997年12月,由重慶市直管。2017年1月,撤縣設立武隆區。全區有土坎·商周遺址、江口·長孫無忌墓、廟埡·白云書院等地面不可移動文物1505處、數量居全市第二位,有《鴨平吹打》《后坪山歌》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6項,曾涌現出明代“骨鯁之臣”劉秋佩、受光緒帝親贈“文魁”金匾的清代進士李銘熙、被譽為“斷
榮譽排行:
2025年4月,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2024年11月,被列為2024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2023年11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名單發布,武隆區入圍。
2021年8月,國家商務部公布了2021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武隆區名列其中。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武隆區人口數量為35.67萬人,位列重慶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7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1503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辦確定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武隆區上榜。
2020年10月,武隆區榮獲2020年全國雙擁模范城(縣)稱號。
歷史沿革:
據《寰宇記》載,武隆在春秋時期,縣境屬于巴國領地。
楚威王時(339~329)置黔中郡,武隆縣境隸屬黔中地。
至漢代,武帝置涪陵縣于今彭水縣境。
縣境大溪河以東為巴郡涪陵縣地,以西部分則屬于巴郡枳縣。
蜀漢時期,武隆大部分地區隸屬巴郡涪陵縣,小部分(現江口鎮一帶屬黔安郡彭水縣。
唐武德二年(619),分涪陵縣一部設置武龍縣,治地在今土坎鎮,隸屬于涪州。
宋宣和元年(1119),武龍縣改稱為枳縣。
紹興元年(11
區劃:重慶市·武隆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