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余家鎮 | 隸屬:萬州區 |
區劃代碼:500101145 | 代碼前6位:500101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F |
聯系電話:023-58452185 | 郵政編碼:404100 |
轄區面積:約138.4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0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0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萬安路212號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老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此街成名較早,故名。自1993年撤區建鎮時,成立老街居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岔路口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其境內有一個三叉路口,故名。自1993年撤區建鎮時成立岔路口居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五一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因五一社區與五村一居交界,故名。自2004年9月村組規模建制調整,將原新田鎮同益村、小涪村1、2組劃歸五一社區,沿用至今。…[詳細] |
邵家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邵家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回龍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回龍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關龍村 | ~200 | 村莊 | 因其境內關龍橋而得名。1951年1月建關龍村(屬余家鄉),以關龍橋得名。1953年劃歸關龍鄉,1958年將鳳凰村并入后為關龍區隊,1962年為關龍大隊…[詳細] |
橋亭村 | ~201 | 村莊 | 因其境內橋亭子而得名。1951年1月建橋亭村(屬回龍鄉),以橋亭子得名。1955年劃歸邵家鄉,1958年11月改橋亭村為橋亭區隊,1962年為橋亭大隊…[詳細] |
鐵爐村 | ~202 | 村莊 | 因其境內鐵爐沖而得名。1951年1月建鐵爐村(屬回龍鄉),以境內鐵爐沖得名。1953年屬鐵爐鄉,1955年并入余家鄉,1958年11月改鐵爐村為鐵爐區…[詳細] |
硝水村 | ~203 | 村莊 | 因其境內硝水彎而得名。1951年1月建硝水村(屬回龍鄉),以硝水彎得名。1953年劃歸鐵爐鄉,1955年并入邵家鄉。1958年11月改硝水村為硝水區隊…[詳細] |
萬安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因其境內萬安寨而得名。1951年1月建萬安村,以境內萬安寨得名。1955年將青龍村并入,1958年將余家區隊并入萬安區隊。1961年改萬安區隊為萬安大…[詳細] |
柏桐村 | ~205 | 村莊 | 因其境內柏林和桐子彎而得名。1951年1月建柏林村,以柏林池得名。1953年屬柏林鄉,1955年劃還余家鄉時,將太和、興隆村并入,1958年11月改柏…[詳細] |
安平村 | ~206 | 村莊 | 因其境內安壩子而得名。1951年1月建安平村,以境內安壩子得名。1953年屬柏林鄉,1955年劃還余家鄉,1953年為安平區隊,1958年11月改安平…[詳細] |
九龍村 | ~207 | 村莊 | 因其境內九龍咀而得名。1951年1月建九龍村,屬彈子鄉。1953年劃入新良鄉。1955年劃歸余家鄉時將小寨、九龍村合并為聯合村。1958年11月改聯合…[詳細] |
饒家村 | ~208 | 村莊 | 因其境內饒家壩而得名。1951年1月建饒家村(屬回龍鄉),以饒家壩得名。1955年并入邵家鄉新民村。1958年11月改新民村為新民區隊,1962年劃歸…[詳細] |
余家村 | ~209 | 村莊 | 因其境內余家寨而得名。1951年1月建太平村,以太平寨得名。1958年11月改太平村為太平區隊,1961年改太平區隊為太平大隊。1967年改為戰斗大隊…[詳細] |
鳳池村 | ~210 | 村莊 | 因其境內鳳池溝而得名。1951年1月建鳳池村(屬孫家鄉),以鳳池溝得名。1953年劃入關龍鄉,1958年11月改鳳池村為鳳池區隊,1962年析出五通大…[詳細] |
三河村 | ~212 | 村莊 | 三河村,因其境內三岔河而得名。1951年1月建三河村(屬橋亭鄉),以境內三岔河得名。1953年屬三河鄉,1955年劃入后山鄉,1958年11月改三河村…[詳細] |
李埡村 | ~213 | 村莊 | 因其境內李子埡口而得名。1951年1月建龍頭村(屬橋亭鄉),以龍頭寨得名。1953年劃入三河鄉。1955年劃還橋亭鄉。1958年11月改龍頭村為龍頭區…[詳細] |
鐘樓村 | ~215 | 村莊 | 鐘樓村,因其境內鐘樓而得名。1951年1月建龍河村(屬回龍鄉),以龍河壩得名。1953年屬天寶鄉。1955年劃歸邵家鄉。1958年11月改龍河村為龍河…[詳細] |
同心村 | ~216 | 村莊 | 因其境內同心廟而得名。1951年1月建同心村(屬回龍鄉),以境內同心廟得名。1953年劃歸邵家鄉,1958年11月改同心村為同心區隊。1961年改同心…[詳細] |
張河村 | ~217 | 村莊 | 以駐地張家溝有一小河得名。1951年1月建張河村(屬回龍鄉),以駐地張家溝有一小河得名。1953年劃歸邵家鄉。1955年將邵樂村并入,1958年改為張…[詳細] |
千銀村 | ~218 | 村莊 | 因其境內千銀溝而得名。1951年1月建向家村(屬回龍鄉),以向家溝得名。1953年劃歸邵家鄉。1955年將雙河村部分并入。1958年將元通村并入后改為…[詳細] |
地名由來:
余家鎮因原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余姓農戶較多而得名。
基本介紹:
余家鎮地處萬州西北部,距城區68公里,東與開州區毗鄰,西與梁平區連界,北與四川省開江縣接壤,處于四區八鎮交界處。華南河和關龍河交匯于場鎮流入浦里河經開州、云陽注入長江,素有“山水余家,浦里明珠”之稱。全鎮幅員面積138.49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5個社區,總人口5.8萬人,耕地面積84301畝,森林面積70076畝,草地面積17352畝。場鎮沿河而建,呈現“四橋一路”環線新格局,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萬人,商貿活動輻射周邊鎮鄉15萬人,是重慶市級中心鎮、鄉鎮商貿綜合服務中心。
【基礎設施】余家鎮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滬蓉高速、渝萬城際鐵
余家鎮聯系電話:023-58452185
歷史沿革:
清末,屬大周里一甲。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二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第一大區大一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三區。
1956年后,為萬縣橋亭區余家公社。
1984年4月,余家公社改為余家鄉。
1992年10月,余家鄉與關龍鄉合并為余家鎮。
1993年,屬萬縣市天城區。
1998年8月,屬重慶市萬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