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彈子鎮 | 隸屬:萬州區 |
區劃代碼:500101147 | 代碼前6位:500101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F |
聯系電話:023-58454082 | 郵政編碼:404100 |
轄區面積:約74.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5萬人 |
人口密度:約317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永興路51號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彈子壩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此壩一巨石屹立河邊,形成鏨子,后變音為彈子壩,故名。…[詳細] |
新袁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新袁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人和村 | ~200 | 村莊 | 人和村,因其境內人和寨而得名。1951年1月建人和村;1953年屬人和鄉;1955年劃還彈子鄉時將石峽村并入;1958年11月改人和村為人和區隊;19…[詳細] |
插旗村 | ~201 | 村莊 | 插旗村,因其境內插旗山,故名。1951年1月建插旗村,以境內插旗山得名;1955年將插旗并入泗河村;1958年11月改泗河村為泗河區隊;1961年從泗…[詳細] |
黃龍村 | ~202 | 村莊 | 黃龍村,因其境內黃龍寨,故名。1951年1月建黃龍村;1953年屬新良鄉;1955年劃還彈子鄉將金竹村并入黃龍村;1958年11月改黃龍村為黃龍區隊;…[詳細] |
大埡村 | ~203 | 村莊 | 大埡村,因其境內大埡口,故名。1951年1月建大埡村;1955年將水田村并入;1958年改大埡村為大埡區隊;1962年從大埡大隊析出水田大隊;1984…[詳細] |
小埡村 | ~204 | 村莊 | 小埡村,因境內小埡口,故名。1951年1月建小埡村;1953年將龍塘村并入小埡村;1958年改小埡村為小埡區隊;1962年析出五星大隊后為小埡大隊;1…[詳細] |
龍峽村 | ~205 | 村莊 | 龍峽村,因其境內龍峽溝而得名。1951年1月建余家村;1953年改為高升村;1958年11月改高升村為高升區隊;1962年為高升大隊;1981年地名普…[詳細] |
三壩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三壩村,因其境內上、中、下三壩,故名。1951年1月建永興村,以彈子壩古名永興場命名;1955年將五里村并入;1958年11月改永興村為永興區隊;19…[詳細] |
關家村 | ~207 | 村莊 | 因其境內關家灣而得名。1951年1月建關家村(屬彈子鄉);1953年劃歸新袁鄉;1955年并入彈子鄉;1958年11月改關家村為關家區隊;1962年劃…[詳細] |
林泉村 | ~208 | 村莊 | 林泉村,因其境內林泉寨而得名。1951年1月建林泉村(屬彈子鄉),以境內林泉寨得名;1953年劃歸新袁鄉;1955年并入彈子鄉;1958年11月改林泉…[詳細] |
地名由來:
彈子鎮因地處三縣交界處,如同鑲嵌在浦里河上的一顆明珠,地形圓潤,故得名。
基本介紹:
彈子鎮地處萬州區西部邊陲,東鄰開州區五通鄉、岳溪鎮,南倚后山鎮,西接余家鎮,北連四川省開江縣八廟鎮,素有“一腳踏三縣”之稱。海拔高度220——1295米,年均降水1400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280天以上,年均氣溫17.6℃。幅員面積74.03平方公里,轄9個村,2個社區,50個村民小組,9337戶,23523人。耕地面積19.74平方公里,其中田10.05平方公里、地9.69平方公里。森林面積317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5%。
彈子鎮駐地彈子壩,原名鏨子壩,因壩中一巨石屹立河邊,其形如鏨子,故名鏨子壩,后演變為彈子壩。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始為彈子鄉,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為彈子
彈子鎮聯系電話:023-58454082
歷史沿革:
夏商時,屬巴國。
漢代,屬益州。
隋時,屬南州。
宋時,始屬四川。
清代,屬大周里一甲。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永興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彈子鄉。
1958年,彈子鄉改為彈子公社。
1983年,彈子公社改為彈子鄉。
1992年,彈子鄉撤鄉設鎮,改為彈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