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黑溪鎮 | 隸屬:黔江區 |
區劃代碼:500114107 | 代碼前6位:500114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H |
聯系電話:023-79612003 | 郵政編碼:409000 |
轄區面積:約9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06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勝地社區3組利民路16號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勝地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以境內地名勝地壩得名,勝地壩原名為滲地壩,因壩地下有水滲出來,后訛音為勝地壩,故名勝地社區。…[詳細] |
白合社區 | ~002 | 村莊 | 以境內地名白合橋得名,白合橋原名白鶴橋,因有群白鶴常棲息于此地,后習慣將“鶴”改作“合”,故名白合社區。…[詳細] |
改革村 | ~200 | 村莊 | 以解放后土地改革之意,得名改革村。1949年前屬白合鄉第5保。1951年改保為村取名改革村。1962年置改革大隊。1983年更名為改革村。2002年1…[詳細] |
蘇維村 | ~201 | 村莊 | 當初取蘇維埃之意,故名蘇維村。1949年前屬白合鄉第4保。1951年改保為蘇維村入黑溪鄉。1958年改蘇維管理區。1962年改稱蘇維大隊。1983年復…[詳細] |
光明村 | ~202 | 村莊 | 取人民得到解放,前途光明之意,故名光明村。…[詳細] |
互助村 | ~203 | 村莊 | 取互助合作之意,得名互助村。1949年前屬黑溪鄉第2保。1951年改保為村取名互助村。1958年建互助管理區。1962年為互助大隊。1983年復名為互…[詳細] |
地名由來:
黑溪鎮因境內有黑溪溝而得名。
基本介紹:
黑溪鎮是2001年黔江行政區劃調整時成立起來的土家、苗漢混居的新鎮,全鎮幅員面積94平方公里,下轄4個村、2個居委會,47個村(居)民小組, 5797戶,22165人(其中土家、苗族占51.8%),耕地面積21694畝(其中田11836畝,土8858畝)。距黔江主城區40公里,與區內石會、白石、南海和區外彭水縣的郁山、連湖、石柳等6個鄉鎮毗鄰,素有黔江“西大門”之稱,具有得天獨厚的邊貿集鎮優勢,現有集鎮人口2247人,個體工商戶200多戶。
黑溪鎮聯系電話:023-79612003
歷史沿革:
清代,為黑溪鄉,屬柵里。
1953年3月,黑溪鄉析置太平鄉。
1956年4月,撤太平、新成鄉,并入黑溪鄉。
1958年10月,黑溪鄉改黑溪公社。
1983年5月,黑溪公社改黑溪鄉。
2001年11月,白合鄉的石香、民心、友誼、齊心、石溪村及九龍鄉的團田村與黑溪鄉合并設置黑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