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云龍鎮 | 隸屬:梁平區 |
區劃代碼:500155103 | 代碼前6位:500155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聯系電話:023-53372701 | 郵政編碼:405200 |
轄區面積:約78.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2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云龍鎮龍溪路588號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沙埡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場鎮原來成為沙埡場。云龍鎮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前身叫云龍鎮街道居委會。2002年11月7日經梁平縣人民政府批準組建成梁平縣云龍鎮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2…[詳細] |
龍溪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因地處龍溪河邊上故而得名。原云龍鄉光明村;2002年撤鄉并鎮,與原紅色村合并,為云龍鎮云龍村;2012年村改居改名龍溪社區。…[詳細] |
同心社區 | ~003 | 村莊 | 同心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護云社區 | ~004 | 村莊 | 護云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陡梯村 | ~201 | 村莊 | 梁平縣至云龍鎮的人行主干道至現本村3組范圍內有一坡很難走的人行梯子,故而得名陡梯村。…[詳細] |
東平村 | ~202 | 村莊 | 因此地地勢較平,后故名叫東平村。解放初期它的地理位置平坦,后來人們就取名為東平村。2002年撤鄉并鎮與勤儉村、兩塘村合并后還稱東平村,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紅旗村 | ~203 | 村莊 | 解放前就叫紅旗村,后來改為斷石村,合村后又命名紅旗村。…[詳細] |
雙河村 | ~204 | 村莊 | 顧名思義雙河即為兩條河的意思,一條河接紅旗水庫,另一條接鹽井溝水庫,故而得名。…[詳細] |
大石村 | ~205 | 村莊 | 當地有一大石板遠近聞名,故而得名大石村。…[詳細] |
東風村 | ~206 | 村莊 | 因歷史活動取名東風村。1949年成立中級社。1958年成立同心鄉人民公社齊心大隊,屬梁山縣管轄。1962年齊心大隊分為東風大隊和齊心大隊。屬同心公社管…[詳細] |
三清村 | ~207 | 村莊 | 這個地方原來有個三鼎觀,廟中供有三教祖像,得名三清村。…[詳細] |
人民村 | ~208 | 村莊 | 寓意人民當家做主,故得名。解放初期,本村名叫石蓮村公所,于1975年命名為石蓮村委會。由2002年12月兩村合并,命名為人民村委會辦公室,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寶花村 | ~209 | 村莊 | 因當地有一尼姑庵寶花庵而得名,取名寶花村。…[詳細] |
地名由來:
云龍始建于明末,初名沙埡場,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名龍沙鋪。民國年間,以一拱橋雕刻畫“龍腳踏云彩而行”更名云龍。
基本介紹:
云龍鎮位于梁平縣小南路末端,距縣城24公里,它東鄰鐵門鄉、南與墊江縣普順鎮接壤,西連蔭平鎮,北依和林鎮,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以平壩、淺丘為主,平均海拔450m。梁平第一大河――龍溪河縱貫全鎮,河水清澈,河面寬廣,綿延8公里。
云龍鎮屬典型的四川盆地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7℃,最高氣溫不超過40℃,最低氣溫在0℃以上,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00-1500mm,光照充足,無霜期280-330天。
由于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及盆地氣候影響,本鎮土質疏松、肥沃,極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著名的“殷家壩”是聞名全縣的“魚米之鄉”。
除農作物外,本鎮天然豐產林及世行林業面積達8000多畝,退耕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云龍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云龍鎮聯系電話:023-53372701
文化旅游:
在梁平縣南部的云龍鎮七里灘電站旁有第四紀冰川遺跡——冰臼群,位于重慶市西南部的梁平地處東經107°24′–108°05′,北緯30°-30°53′。分布數量多,保存完好,其規模和程度,實乃世
歷史沿革:
云龍始建于明末,初名沙埡場,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名龍沙鋪。
民國年間,以一拱橋雕刻畫“龍腳踏云彩而行”更名云龍。
民國初置少龍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為云龍鄉。
1958年改為云龍公社。
1983年復置云龍鄉。
1992年建云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