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福祿鎮 | 隸屬:梁平區 |
區劃代碼:500155108 | 代碼前6位:500155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聯系電話:023-53312101 | 郵政編碼:405200 |
轄區面積:約8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0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福祿鎮河西街199號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福興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福興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光榮村 | ~200 | 村莊 | 據查,民國時銀河橋由兩大保組成,分為上六村、下六村,今天的光榮村,就是那時的下綠村,后來政府根據地形等各種原因便于好記就將下綠村改名為光榮村。…[詳細] |
月亮村 | ~201 | 村莊 | 據查,因此地有一大塊平壩,形狀似月亮,稱為月亮壩,故而得名月亮村。…[詳細] |
青橋村 | ~202 | 村莊 | 據查,文革前叫青龍大隊,文革后,因“破四舊,立四新”,改名為青橋大隊,該村命名為青橋村。…[詳細] |
辣坪村 | ~203 | 村莊 | 據查,在很早以前因這里種了大片的辣椒,人們就叫它辣子坪,后取名為辣坪村。…[詳細] |
天塔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據查,因天香塔建造于此(同治十年),故命名為天塔村。…[詳細] |
福祿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因位于福祿場鎮,故名。1949年曾屬福祿區委。1966年為東升鄉福祿大隊,劃歸梁平縣。于1984年新建制鎮鄉黨委,取名福祿鎮福祿村村民委員會。2002…[詳細] |
四安村 | ~206 | 村莊 | 據查,公元(1938年-1979年)此橋共計被洪水沖垮4次,后來從1979年開始修建此橋,于1982年修建完工,故命名四安橋,故名四安村。…[詳細] |
和平村 | ~207 | 村莊 | 解放初期,將肖家坪、李家坪合并在一起,故而得名和平村。…[詳細] |
樂園村 | ~208 | 村莊 | 因取快樂好玩的地方得名樂園壩,故而得名樂園村。負責群眾自治組織事務故設立村民委員會。…[詳細] |
紫龍村 | ~209 | 村莊 | 據查,境內有一座小山叫紫龍山,紫龍,有“紫氣東來,龍躍九州”之意,乃吉祥之名,所以該村就以紫龍二字為村命名。…[詳細] |
福山村 | ~210 | 村莊 | 據查,境內有一座福印山,遠近聞名,故而得名為福山村。…[詳細] |
陸坪村 | ~211 | 村莊 | 據查,1953年時,修建的村辦公室位于陸家坪,故而得名陸坪村。…[詳細] |
九龍村 | ~212 | 村莊 | 九龍村因九龍洞而得名,負責群眾自治組織事務故設立村民委員會。…[詳細] |
大印村 | ~213 | 村莊 | 據查,境內有一口大堰塘,形狀像一枚印章,故得名大印村。…[詳細] |
地名由來:
福祿四周環山,中間是平壩,形似葫蘆,故稱葫蘆壩。民國初年,取諧音改名為福祿壩,置福祿鎮。
基本介紹:
福祿鎮地處梁平東部,距縣城31公里,東接萬州,依托黃金水道長江出川渝。全鎮幅員面積87.5平方公里,轄14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1萬余人。
歷史淵源悠久。1949年12月成立原福祿鄉,1986年4月福祿鄉人民政府改建為福祿鎮人民政府,1992年10月福祿鎮合并原紫龍鄉、九龍鄉建立新的福祿鎮。(鎮政府現有內設機構 “五辦一所和四個直屬事業單位”,職工50人)
文化底蘊豐厚。福祿四周環山,中間是平壩,形似葫蘆,故稱葫蘆壩。370年前的明崇禎年間,張獻忠入川,10萬“鐵騎”三次駐兵葫蘆壩。民國初年,取諧音改名為福祿壩。汝溪河從街中穿流而過,鎮頭百年矗立的天香塔古風猶存。佛印山
福祿鎮聯系電話:023-53312101
文化旅游:
福祿天香塔位于梁平區福祿鎮天塔村東北500米,年代為清。2009年,福祿天香塔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歷史沿革:
福祿四周環山,中間是平壩,形似葫蘆,故稱葫蘆壩。
明崇禎年間,張獻忠入川,10萬“鐵騎”三次駐兵葫蘆壩。
民國初年,取諧音改名為福祿壩,置福祿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福祿鄉。
1958年改公社。
1986年4月,改建為福祿鎮人民政府。
1992年10月,福祿鎮合并原紫龍鄉、九龍鄉建立新的福祿鎮。
1997年,轄福祿、光榮、金民、萬林、月亮、青橋、金獅、陽光、大路、辣坪、優勝、金山、天塔、四安、西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