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市鎮 | 隸屬:合川區 |
區劃代碼:500117121 | 代碼前6位:500117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聯系電話:023-42451043 | 郵政編碼:401520 |
轄區面積:約121.0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19萬人 |
人口密度:約429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九峰廟村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龍市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其位于合川區龍市鎮上,取尊順天子,市場興隆之意,故而得名龍市![詳細] |
山青村 | ~222 | 村莊 | 因解放初期此境內有一座山青小學和山青廟,故名![詳細] |
義和村 | ~223 | 村莊 | 因之前是古老的寨子,遠近聞名,老義和的時候是叫義和寨,故名![詳細] |
雙河村 | ~228 | 鎮鄉結合區 | 因轄區內有大水凼和擂鼓凼兩條溪流交匯,故而得名雙河。…[詳細] |
;鄞 | ~229 | 鎮鄉結合區 | 原名;荽澹鶕埵墟偟孛械摹褒垺弊怨乓詠硪颉褒垺毙枰,故為“海”;以“惠”為“慧”為通假用法,故名![詳細] |
龍頭村 | ~230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龍頭斗碗寨有一處巖石形似龍頭而聞名![詳細] |
中心村 | ~231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有一寺廟,地處村境內中心位置,得名中心廟。…[詳細] |
飛龍村 | ~232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有一橋名為飛龍橋,故名。該村1958年屬飛龍大隊,1984年更名為飛龍村,2001與萬全村合并,2009年再與青巖村通明村合并統稱飛龍村,地名沿…[詳細] |
涼巖村 | ~233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坨石頭,形態與傘極其相似,村民常在這石頭底下乘涼,故名涼傘巖![詳細] |
九井村 | ~234 | 村莊 | 此處原有一座寺廟,人稱九井觀廟子,廟坎坡上有一口水井,故名九井灌![詳細] |
新場村 | ~235 | 村莊 | 境內原有回龍寺,佛教勝地,后更名為佛門,因此村地處原佛門場鎮邊,場鎮新規劃后,得名新場![詳細] |
生龍村 | ~236 | 村莊 | 因三個村中間有個生龍水庫,故名。該村1955年建生龍初級社,1962年改為八大隊,1981年定名生龍大隊,2009年更名生龍村,2009年由松柏村、粟…[詳細] |
四碑村 | ~237 | 村莊 | 因大石堡附近有一個四個角的碑,故名四角碑![詳細] |
青壩村 | ~238 | 村莊 | 該村境內一年四季一片綠青,且有一塊大沙壩,故名。…[詳細] |
缽耳村 | ~239 | 村莊 | 缽耳村境內有一個小山堡,長得像一種樂器缽的耳朵,這個小山堡就叫缽耳山,缽耳村因此而得名![詳細] |
古城村 | ~240 | 村莊 | 解放前,此處有一座寨子,名為古城寨,村名由此而來。…[詳細] |
地名由來:
龍市鎮取尊順天子、市場興隆之意而得名。
基本介紹:
龍市鎮位于合川市東北部,屬淺丘綠色農業大鎮,距合川城區32公里,緊靠雙龍湖風景旅游區和淶灘古鎮,東望香龍,西鄰肖家,北接四川岳池賽龍。合武公路從南至北穿腹而過。幅員面積121.02平方公里,轄28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8.2萬人,耕地面積78000多畝。2004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25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21元。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勢頭強勁。一是推動鴨產業發展。成立高灘村鴨業合作社,銷售優質肉鴨280萬只。二是引導蠶農走集約化、專業化之路。新補栽桑樹100萬株,鞏固建成規范化成片小桑園6000余畝,嫁接改造良桑200萬株,培育壯大蠶桑專業村10個,蠶桑專業社100個,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命名龍市鎮為第十二批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
2023年8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龍市鎮(水稻)榜上有名。
2019年7月,龍市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龍市鎮聯系電話:023-42451043
歷史沿革:
明萬歷年間(1573年—1620年),置合州隆市鎮(場)。
清雍正六年(1728年),屬明月里;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名龍市鎮,屬龍淶鎮。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三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第三區署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龍市鎮與佛門鄉合并為佛龍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佛龍鎮改為龍市鄉,區公所遷駐云門鎮。
1949年12月,分為龍市鄉、佛門鄉,屬第九區(后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