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藺市街道 | 隸屬:涪陵區 |
區劃代碼:500102015 | 代碼前6位:500102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渝G |
聯系電話:023-72110001 | 郵政編碼:408000 |
轄區面積:約82.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7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9人/平方公里 | |
辦事處地址:鳳陽大道8號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龍門橋社區 | ~001 | 鎮鄉結合區 | 因其境內的一座歷史悠久的龍門橋于2001年設立龍門橋社區,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川祖廟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因其境內的川祖廟而得名,于2001年設立川祖廟社區,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紅旗社區 | ~003 | 村莊 | 因解放初期這里曾插滿紅旗而得名。于2002年設立紅旗社區,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大橋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該社區位于藺市鎮城區邊北面是長江,南面是梨香溪,在長江和梨香溪交匯處原有一座古老的龍門橋,而得名大橋社區。…[詳細] |
梨香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因其境內有許多梨樹,花開時間彌漫著梨花香味而得名,于2008年設立梨香社區,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金竹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社區境內有一處金竹溝,生長有很多金竹,而取名為金竹社區。…[詳細] |
鳳陽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因其境內有一座鳳陽橋而得名。于2008年設立鳳陽社區,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雙井村 | ~203 | 村莊 | 因以前境內有兩口天然形成的水井,故取名為雙井村。…[詳細] |
桃園村 | ~204 | 村莊 | 因轄區內有一桃園廟,而取名桃園村。1950年9月屬五馬鄉,1958年由村改為生產大隊,屬五馬公社,1984年1月大隊改為村,公社改為鄉,屬五馬鄉,19…[詳細] |
萬松村 | ~206 | 村莊 | 因此地松樹茂盛,故取名萬松村。原為五馬公社萬松大隊,1958年由村改為生產大隊,屬五馬人民公社1984年1月大隊改為村,并設立村民委員會。公社改為鄉,…[詳細] |
銅鼓村 | ~207 | 村莊 | 據民間傳說以前有一位商人生意不景氣,在此地發了一個誓言,以后生意成功后,就在此處修建一座廟。廟修建好過后,香客太少。商人又說,假如能有一個鼓發出聲音,…[詳細] |
飛水村 | ~208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大巖石,水從上面流下來很高,有點像瀑布,在空中飛濺很多水霧,當地人稱是水飛起來了,將此巖石命名為飛水巖,故得名飛水村。…[詳細] |
松蔭村 | ~210 | 村莊 | 因此地松樹成蔭,取名松蔭村。原名撮箕口,土改時取名五馬鄉永和村,取永久和平之意。1950年9月屬五馬鄉,1958年由村改為生產大隊,屬五馬公社,198…[詳細] |
五四村 | ~211 | 村莊 | 因此地建于五月四號,為紀念五四青年節,故取名五四村。…[詳細] |
清水塘村 | ~212 | 村莊 | 因此村有口非常清澈的塘,而得名清水塘村。…[詳細] |
新橋村 | ~213 | 村莊 | 因此村是由原來的新木村與平橋村合并,兩村合并后修建了一座新的橋梁,故取名為新橋村。…[詳細] |
連二村 | ~214 | 村莊 | 因此村連著新橋村和雙井村,故得名連二村。…[詳細] |
泡桐村 | ~215 | 村莊 | 因此地原有兩棵很大的泡桐樹,故名泡桐村。…[詳細] |
白玉村 | ~216 | 村莊 | 因此村石頭上的一塊白玉,而得名白玉村。1952年屬堡子鄉,1958年由村改為生產大隊,屬堡子公社,1984年1月大隊改為村,公社改為鄉,屬堡子鄉,19…[詳細] |
長沖村 | ~217 | 村莊 | 此地有一處長沖場,以前是居民趕集,貨物流通的重要場所,故取名為長沖村。…[詳細] |
五堯村 | ~218 | 村莊 | 相傳遠古明君堯為華夏團結五次來到這里與當地居民商談,故得名五堯村。…[詳細] |
四坪村 | ~219 | 村莊 | 據傳清末有一李姓在此修建一寺,因寺前有一平地,取名寺平,故得名四坪村。…[詳細] |
龍泉村 | ~220 | 村莊 | 因此地有一汪地形似龍的泉水,故取名龍泉村。…[詳細] |
青龍村 | ~221 | 村莊 | 青龍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藺市街道因古代藺氏大姓居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涪陵市李渡區轄鎮。明崇禎年間始設藺市鎮,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賜名君子鎮。后復名藺市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鎮,1992年五馬、龍門兩鄉并入。位于區境西南部,距區府24公里,面積82.3平方公里,人口2.4萬。長江縱貫其境,藺(市)安(馬鞍山)公路、涪(陵)增(福)公路橫貫境內。轄雙井、鳳陽、大橋、長河、山溪、民心、金竹、關斗、黃嶺、大林、梨香、瓦房、齊勝、竹林、銅鼓、日月、飛水、萬松、桃園、永太、芝蘭、民凡、民勝、松蔭、永安25個村委會和東街、大橫街、小橫街、上街4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化工、建材、汽修、鑄造、造船、農機、制茶等廠。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以油菜、蠶桑、
榮譽排行:
2024年2月,被確定為重慶市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鄉鎮(街道)。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藺市街道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藺市街道為2019年國家園林城鎮。
2016年10月,藺市街道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藺市街道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藺市街道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7月,藺市街道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
藺市街道聯系電話:023-72110001
歷史沿革:
商周時,已有聚落(在今鳳陽社區)。
漢代,為巴郡枳縣黎鄉之地。
宋代,為涪州涪陵縣臨江鎮地,已有“藺市”之名。
明代,屬涪州藺市里地。
清代,屬涪州長灘里地,有藺市、五馬石、堡子等場市。
清末,屬涪州第三區,置有君子鎮,鎮轄藺市、堡子等5鄉場。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涪陵縣第三區,置有藺市鎮(區駐地)及堡子、五馬2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堡子升為鎮。
1950年初,為涪陵縣第二區地,置有藺市鎮(區
區劃:重慶市·涪陵區·藺市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