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仁沙鎮 | 隸屬:豐都縣 |
區劃代碼:500230121 | 代碼前6位:500230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聯系電話:023-70689038 | 郵政編碼:408200 |
轄區面積:約9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64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仁沙鎮石盤灘居委6組沙灘街8號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石盤灘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渠溪河上有一個三百米長的河灘,因形狀像一個大盤子,得名石盤灘。…[詳細] |
永坪寨村 | ~201 | 村莊 | 以前境內有一山寨,寨里的村民都希望住在這里太平、健康,得名永坪寨。…[詳細] |
仁壽村 | ~202 | 村莊 | 傳說此地居民的平均壽命比較高,因為他們寬厚仁慈,得名仁壽。…[詳細] |
古佛村 | ~203 | 村莊 | 因古時修建了一座古佛堂,得名古佛村。解放前為古佛村;解放后取名安山村;六七十年代稱為五大隊;1985年改為古佛村,設立村民委員會;2001年古佛村和繡…[詳細] |
田家溝村 | ~204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個姓田的家族,居住在山溝里,得名田家溝。…[詳細] |
羅家橋村 | ~205 | 村莊 | 清末時期此地有個姓羅的人修建了一座橋,得名羅家橋。…[詳細] |
七星寨村 | ~206 | 村莊 | 很早以前七仙女下凡此地,得名七星寨。1953年為七星寨大隊,1985年更名為七星寨村,設立村民委員會;1992年七星寨、馬家塘、付家坡三個村合并名為七…[詳細] |
陶家坪村 | ~207 | 村莊 | 原湖廣填四川,陶氏祖宗在陶家坪,有90%以上的都姓陶,得名陶家坪。…[詳細] |
隆家溝村 | ~208 | 村莊 | 隆家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打谷壩村 | ~209 | 村莊 | 此地地形平坦且土壤肥沃,農民種植谷子面積廣,為了方便就在田地間打谷子,得名打谷壩村。…[詳細] |
紅廟子村 | ~210 | 村莊 | 紅廟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熊家河村 | ~211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個姓熊的藥鋪老板,鋪外有一條河,得名熊家河。…[詳細] |
杭家坪村 | ~212 | 村莊 | 很久以前,此地有很多姓杭的百姓居住,得名杭家坪。…[詳細] |
李家坪村 | ~213 | 村莊 | 因此地以前有很多姓李的居民在此居住,得名李家坪。…[詳細] |
地名由來:
仁沙鎮因境內東面沙灘長約500米,附近還有仁壽場,故合并取名。
基本介紹:
仁沙鎮位于豐都縣西北部,距縣城36公里,豐墊線貫穿全境。“北岸最高峰”涼磉墩(海拔1035米)坐落其西,渠溪河、碧溪河蜿蜒其間,全鎮面積9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9萬畝,森林面積5.65萬畝,水域面積4500畝,轄13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3.1萬人。教育事業發展良好,獲評2023年度“尊師重教”先進集體,仁沙中學在全縣同級同類學校中蟬聯27連冠。境內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頁巖油氣資源儲量豐富。2023年獲評重慶市級衛生鎮。
仁沙鎮堅持黨建統領,發揚“三牛”精神,答好“豐都八問”,唱響“北岸最高峰·仁義仁沙人”主旋律,擦亮“豐采仁沙·七星閃耀”黨建品牌,
仁沙鎮聯系電話:023-70689038
歷史沿革:
1949年以前,為沙灘場。
1949年11月,設為仁沙鄉。
1958年10月,仁沙鄉改為仁沙公社。
1982年7月,仁沙公社改為仁沙鄉。
2009年12月,仁沙鄉撤鄉設鎮,改為仁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