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修齊鎮 | 隸屬:城口縣 |
區劃代碼:500229106 | 代碼前6位:500229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聯系電話:023-59260001 | 郵政編碼:405900 |
轄區面積:約170.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3萬人 |
人口密度:約72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修齊鎮S301中沙壩(修齊鎮第一中心小學旁)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石景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以社區背后是石景山喀斯特地貌為社區代表性地點,故名石景社區。…[詳細] |
茶豐村 | ~201 | 村莊 | 茶豐寓意“茶葉豐收”之意,故名茶豐村。建國前屬修齊鄉五村。1953年劃小鄉歸屬長連鄉。1956年建立茶豐高級社。1958年至1962年先后改為茶豐區隊…[詳細] |
花坪村 | ~202 | 村莊 | 因當地有花柳樹且地勢平坦,建村時取同音,故名花坪村。…[詳細] |
白果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白果即指白果壩,因此地有一棵白果樹而得名,故名白果村。…[詳細] |
東河村 | ~207 | 村莊 | 以嵐溪河為界,東邊的稱為東河,南邊的稱為南河,建村時隨此名,故名東河村。…[詳細] |
嵐山村 | ~208 | 村莊 | 嵐河村取其“嵐”,大山村取其“山”,故名嵐山村。…[詳細] |
仁橋村 | ~209 | 村莊 | 以境內有一鐵索橋得名,原仁河大隊僅有一座索橋,連接陰陽二坡,名叫仁橋,故名仁橋村。…[詳細] |
興華村 | ~210 | 村莊 | 該村名主要是原來的田興村取其“興”,金華村取其“華”,組合得名“興華”,故名興華村。…[詳細] |
大興村 | ~212 | 村莊 | 希望能興旺發達,故名大興村。1956年建大興高級社。1958年更名為大興大隊。1984年更名為大興村,設立大興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11月隨杉木鄉并…[詳細] |
家園村 | ~213 | 村莊 | 有山有水,有田有地、有木有林,適宜居住而得名“家園”,村駐于此,故名家園村。…[詳細] |
香坪村 | ~214 | 村莊 | 坪上過去做香,得名香坪,設村時駐地于此,故名香坪村。…[詳細] |
枇杷村 | ~215 | 村莊 | 因境內枇杷樹多,故名枇杷村。建國前屬修齊鄉八保的部分甲。1950年為八村。1953年歸屬石坊鄉。1956年建枇杷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更名…[詳細] |
地名由來:
修齊鎮取《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意,將修溪雅化為“修齊”而得名。
基本介紹:
修齊鎮地處縣城東部,距縣城16公里。鎮名源自《禮記·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哲學思想。全鎮幅員面積165.8平方公里,轄11村1社區,人口2.13萬。場鎮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余人。
修齊的鎮情有以下特點:一是區位條件優越。修齊鎮東鄰高觀鎮、嵐天鄉,南接治平鄉,西與葛城街道、復興街道搭界,北與北屏鎮相連。城(口)巫(溪)主干線、城口第一河(任河)貫穿全境。是縣城與“中國·亢谷”景區的“中轉站”。城觀二路、修嵐路、修治路、修厚路四條通鄉公路縱橫交錯。二是生態優勢明顯。杉木河、石溪河、嵐溪河南北相匯,水源充足,野生魚類豐富。全鎮森林覆蓋率約65%,全年年均氣溫13.6℃,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修齊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修齊鎮聯系電話:023-59260001
歷史沿革:
清初,分屬城口廳第七保八甲修溪壩、九甲長連溪。
民國元年(1912年),屬東區修溪鄉團。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城口二區修溪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城口二區修菜鄉。
1949年12月,屬一區修齊鄉。
1958年,修齊鄉改為修齊公社。
1983年,修齊公社改為修齊鄉。
1992年,修齊鄉改建修齊鎮。
2001年,杉木鄉并入修齊鎮。
2004年9月,石坊鄉并入修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