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馮嘴村 | 隸屬:馬城鎮 |
區劃代碼:340304101205 | 代碼前6位:34030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C |
長途區號:0552 | 郵政編碼:233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明末清初,馮氏家族從山東遷來,因村莊在天河嘴崗原之上,故曰馮嘴孜,后演變為馮嘴村。馮嘴子村花鼓燈是禹會區一大文化品牌。自清朝中期至21世紀初馮派花鼓燈已流傳8代。
基本介紹:
馮嘴村隸屬于蚌埠市禹會區秦集鎮,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農戶780戶,總人口3000余人,其中黨員48人,勞動力2000人。全村擁有耕地面積4000余畝,水域面積2000余畝。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5%,電話覆蓋率達95%。
馮嘴村地處涂山腳下,淮河之濱,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交通便捷,東臨天河湖,西靠206國道,距離傳說中大禹會諸侯所在地的禹墟遺址僅1公里之遙。馮嘴村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該村的花鼓燈藝術與龍山文化遺址和禹墟文化遺址緊緊相連,具有獨特的漢族民間文化風格和地方特色,馮嘴村也是著名花鼓燈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馮國佩大師的故鄉,他十次進京,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的接見,19
榮譽排行: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認定馮嘴村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休閑旅游)。
歷史沿革:
馮嘴村,1949年之前,名為馮嘴子村屬懷遠縣馬頭城區,1949年初,屬鳳陽縣宮集區,1952年5月宮集區劃歸懷遠,設馬城區,屬馬城區馬城鄉。
1958年9月,撤區建社,馮嘴村分設為馮東、馮西兩個大隊,分屬懷遠縣馬城人民公社馮東、馮西大隊。
1969年2月,撤區并社,分屬馬城區馬城人民公社馮東、馮西大隊。
1983年10月,劃入蚌埠,1984年“馮嘴大隊”更名為“馮嘴村村民委員會”,屬郊區天河鄉。
1992
周邊相關:
馮嘴村附近有張公山公園、淮河蚌埠閘水利風景區、禹會村遺址、禹王宮、馮嘴子村景區、張公島等旅游景點,有蚌埠盤絲餅、禹會草莓、毛峰、蕨根粉、毛豆抓餅、五香豆腐絲等特產,有五河民歌、蚌埠花鼓燈、衛調花鼓、臨北獅子舞、涂山禹王廟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