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會宮鎮 | 隸屬:樅陽縣 |
區劃代碼:340722112 | 代碼前6位:34072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G |
長途區號:0552 | 郵政編碼:246000 |
轄區面積:約76.2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6萬人 |
人口密度:約37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會宮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會宮社區管理機構及支部概括
會宮集鎮始建于1954年,擴建于1993年,目前初具規模,形成縱二、橫五街面,東西為橫,長度約1公里,南北為縱,…[詳細] |
會宮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會宮村位于樅陽縣中部,是會宮鎮黨委政府所在地、縣整村推進示范村,現有面積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04畝,轄69個村民組,共有1340戶,6200余人…[詳細] |
欄橋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欄橋村:地處會宮鎮中部,南同官埠橋鎮團山村交界,北臨建設、東同拔茅、西和城山三村毗鄰,占地面積9341.250畝,其中耕地1237.5畝;山場3200…[詳細] |
畢山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有一座筆架山,得名筆山村,后改為畢山村,故得名畢山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慶華村 | ~204 | 村莊 | 慶華村概況
慶華村現有人口3828人,行政區劃面積12平方公里,下轄36個村民組,2009年建成自來水廠,村村通水泥路5.7公里,現有樅陽縣龍蝦養殖…[詳細] |
建設村 | ~205 | 村莊 | 建設村:地處會宮鎮東部,拔茅山腳下,白蕩湖西畔,東同項鋪鎮、北同慶華村交界,西接城山村,南同欄橋村毗鄰,占地面積14712.15畝,其中耕地5375.…[詳細] |
老橋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老橋村概況
老橋村是會宮鄉的北大門,與浮山、義津等鎮相鄰,3.1公里的樅桐路穿境而過。現有人口3315人,870戶,耕地2508畝,黨員48人,…[詳細] |
拔茅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拔茅村:地處會宮鎮中東部,白蕩湖西畔,與安鳳、曉春、欄橋三村毗鄰,占地面積8730.3畝,其中耕地3735.15畝;山場2200畝;水面240畝。全村…[詳細] |
城山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城山村現有面積7.5平方公里,轄29個村民組,750戶,3100人。村兩委在會宮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生產發展,生活富…[詳細] |
安鳳村 | ~209 | 村莊 | 安鳳村概況
會宮鄉安鳳村東臨白蕩湖,西南與官埠橋鎮松馬村毗連,西北與會宮鄉拔茅村、曉春村接壤,村村通水泥路貫穿全村,正式耕地2200畝,全村總…[詳細] |
曉春村 | ~210 | 村莊 | 曉春村位于會宮鄉東邊,有銅安公路中穿而過,沿靠白蕩湖,北靠雄偉拔茅山腳下,擁有總戶數1010戶,總人口4088人,28個村民組,原劃為5個工作片,0黨…[詳細] |
光裕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光裕村行政概況
全村行政區劃面積8平方公里,下轄村民小組35個,共868戶,總人口3090人。全村發展黨員48人,有圩口3個,耕地面積3500…[詳細] |
地名由來:
一說因朱元璋與陳友諒戰敗后,來此同夫人馬氏相會得名;一說因陳友諒在此聽兒媳稟報戰情,故名會公。后演變為今名。一說因明戴郎中完的《會公西屋寺涌壁碑記》:昔有裴、郭、阮三公在板橋說法,人因稱為會公大板橋,同時以“會公”作為鎮名,后來“公”誤為“宮”,故得名。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別名朱重八、朱國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推翻蒙元統治,恢復華夏政權,結束民族壓迫制度,恢復民族平等,統一中國;廢丞相、設三…… 朱元璋詳細信息++
陳友諒(1320~1363),中國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湖北沔陽(今仙桃市)人。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后,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七年(1357),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十九年,殺害在反元戰爭中功勞卓著的天…… 陳友諒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會宮集鎮始建于1954年,擴建于1993年,目前初具規模,形成縱二、橫五街面,東西為橫,長度約1公里,南北為縱,長度約2.5公里。政務區設在會宮村與會宮岔路之間,政府辦公大樓,計生服務所,國土所,文化站,地稅分局,財政所,自來水廠,郵政,電信,法庭,均已建設在政務區內,便于群眾辦事。集鎮框架基本形成。
集鎮內各行各業及居民戶已有1千余戶,常住人口達8000余人,其中戶口在會宮社區居委會的非農業戶口2630人,農業戶口470人,其他戶口仍在戶籍村內。
集鎮內公益設施齊全,自來水,電力,郵政,電信,信用社,地稅,法庭,公安司法,國土所,計生服務所,文化站,超市,菜市場,環衛所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會宮鎮被評選為2023-2025年度樅陽縣文明村鎮。
2020年4月,會宮鎮上榜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名錄。
2019年5月,會宮鎮被授予2018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鎮稱號。
文化旅游:
會宮張氏宗祠又名公茂堂,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積419.8平方米,分前后二進,由戲臺,前廳、后堂等部分組成。屬全封閉抬梁式結構,封火墻到頂,兩面坡屋面,拱棚卷起。前廳上層為一戲臺建筑,天花及四壁
史恕卿故居,占地面積570平方米。為正定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外,東2米、西5米;南4米、北各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5米。
原安慶中心縣委八縣聯席會議舊址,占地面積300平方米。為正定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外,東、西各0.5米,南、北各6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5米。
華表大墩遺址,占地面積16500平方米。為正定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遺址本體外,東5米、南、西、北各8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10米。
方家古屋位于樅陽縣會宮鎮會宮村會宮至大方莊公路北邊160米,年代為清,占地面積297.1平方米。2024年2月,被公布為樅陽縣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墻基四周外東、南、北各5米,西
歷史沿革:
1949年設有會宮鄉;1958年公社化時屬東方紅人民公社會宮管理區;1975年為會宮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會宮鄉;2010年8月為會宮鎮,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