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豐鄉 | 隸屬:歙縣 |
區劃代碼:341021202 | 代碼前6位:3410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皖J |
長途區號:0559 | 郵政編碼:242700 |
轄區面積:約69.2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644人 |
人口密度:約11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上豐村 | ~200 | 鄉中心區 | 上豐村于2010年12月由原上豐、屯田、蕃村、禹坑、姬川合并而成,轄5個自然村,15個村民組,共有1840戶、5101人,為歙縣第三大村;其中勞動力3…[詳細] |
霞江村 | ~201 | 村莊 | 霞江村地處黃山市歙縣西北部,上豐鄉南大門,距縣城18公里,全村650余戶,2200余人,轄龔村、里鮑、外鮑、田段、汪家、雙壩、仇家、下塢、溪邊9個自然…[詳細] |
豐源村 | ~204 | 村莊 | 豐源村位于上豐鄉政府所在地以北3公里左右,公路沿村而過,豐源河貫穿。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菊花、茶葉、雪梨及務工等。
本村共有5個村民組,437戶…[詳細] |
溪源村 | ~206 | 村莊 | 溪源村位于上豐鄉以北2公里處,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茶葉、菊花、雪梨和外出務工,其他收入來源(包括養殖業、梅花等)等為主。
全村6個村民組,728…[詳細] |
巖源村 | ~207 | 村莊 | 革命老區巖源,地處歙北山區,總面積33.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林地面積4.5萬畝,茶園面積2347畝,森林覆蓋率達92%。農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村莊位于豐源河上游得名上豐村,鄉政府駐地位于上豐村故得名上豐鄉。
基本介紹:
上豐鄉地處黃山腳下,位于歙縣北端,距離歙縣人民政府21公里,豐源河縱貫全境南北60余公里。北與黃山區、旌德縣、績溪縣接壤,西與許村鎮,東與桂林鎮相鄰。全鄉轄14個行政村(其中原巖源片8個行政村合并為巖源村),114個村民小組,3685戶,總人口13000余人。全鄉現有2個黨總支,19個黨支部,黨員532人。轄地75平方公里。其中巖源村地處高山深山區,是皖南新四軍和游擊隊活動的革命老區,是0歙縣山區中心縣委和0皖南特委所在地,為皖南的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上豐鄉人文景觀眾多,明清時期的石牌坊、石橋、古民居遍布全鄉。屯田村的“德政堂”、“貞潔坊”;上豐村的“施政堂”、“篤麟堂”、“敏政堂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上豐鄉被安徽省林業局授予2023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鎮稱號。
文化旅游:
上豐葉氏宗祠(雍睦堂)位于歙縣上豐鄉,時代為明。上豐葉氏宗祠(雍睦堂)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豐許氏家廟位于歙縣上豐鄉,時代為明。上豐許氏家廟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敦德堂(信)房位于歙縣上豐鄉上豐村蕃村,時代為明代。敦德堂(信)房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敦德堂(智)房位于歙縣上豐鄉上豐村蕃村,時代為唐代。敦德堂(智)房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敦德堂(禮)房位于歙縣上豐鄉上豐村蕃村,時代為宋代。敦德堂(禮)房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1年,置豐源鄉,隸巖寺區。
1944年8月改屬許村區。
1952年8月,置上豐鄉,隸許村區。
1955年12月,溪源鄉并入上豐鄉,隸溪頭區。
1956年12月,霞豐鄉并入上豐鄉。
1958年10月,成立上豐公社。
1959年2月,設立上豐管理區。
1961年1月,上豐公社析出許村公社。
1963年3月,從上豐鄉析出巖源公社。
1983年3月,公社改鄉。
1992年2月,巖源鄉并入上豐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