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臨渙村 | 隸屬:臨渙鎮 |
區劃代碼:340621104200 | 代碼前6位:3406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F |
長途區號:561 | 郵政編碼:235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澮河古名澮水,又名渙水,臨渙城池因臨渙水而建,故名臨渙。
基本介紹:
臨渙村位于臨渙鎮政府所在地,2007年三村合并后現轄11個村民組,人口6434人,可耕地5000畝。全村共有黨員203名,11個黨小組。長期以來,本地農民以常規麥豆連作種植為主,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較少,農民收入以常規作物種植、散戶養殖及個體經商為主渠道,人均收入略高于全鎮平均水平。
臨渙村與铚城村、陳口村、海孜村、高皇村、劉油坊村、臨南村、姚湖村、梁廟村、湖溝村、夾河村、大高村、張樓村、石集村、沈圩村相鄰。
文化旅游:
臨渙烈士陵園位于濉溪縣臨渙鎮臨渙行政村淮海路北側的西尚寺遺址上,年代為1948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淮北市第六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渙天主教活動舊址位于濉溪縣臨渙鎮臨渙行政村文昌宮南100米,年代為清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淮北市第六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渙山西會館位于濉溪縣臨渙鎮臨渙行政村文昌街東側糧站院內,年代為清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淮北市第六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星臺遺址位于濉溪縣臨渙鎮臨渙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文化遺址。為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臨渙城隍廟位于濉溪縣臨渙鎮臨渙村,年代為清代。為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臨渙鎮政府所在地;1983年公社改鄉,為臨渙鄉太平村;1992年撤鄉并鎮,為臨渙鎮太平村;2007年并村調整,勝利村、周莊村、永紅村合并,為臨渙鎮臨渙村至今。
周邊相關:
臨渙村附近有臨渙烈士陵園、臨渙天主教活動舊址、臨渙山西會館、觀星臺遺址、臨渙城隍廟、濉溪古城等旅游景點,有臨渙醬包瓜、口子窖酒、南坪響肚、雙堆面魚、臨渙培乳肉、臨渙醬菜等特產,有淮北大鼓、商派面塑、臨渙醬培包瓜制作工藝、口子窖酒釀造技藝、淮北泥塑、夏派嗩吶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