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百善村 | 隸屬:百善鎮 |
區劃代碼:340621108200 | 代碼前6位:3406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F |
長途區號:561 | 郵政編碼:235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據傳說,百善以前叫白水站,因為過去送信靠騎馬傳信,每十里、二十里設一個驛站供人們休息喝茶歇腳,協音百善。還有一種傳說是百善以前建廟,百家行善積德,為廟里捐一個鐘,百家行善,百善孝為先,故百善由此而來。
基本介紹:
百善村簡介
百善于村位于百善鎮中部,歷史悠久,特產豐富,交通便捷,省道泗永路、肖淮路、淮六路三條道縱橫貫穿,東臨濉阜鐵路,西居百善于煤礦,素有濉溪南大門,淮北交通樞紐之美稱,是百善鎮政府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也是蘇、魯、皖交界的聞名遐邇的重要村鎮,這對發展村經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全村25個村民組,1035戶、5326人、耢地4482畝,一個總支委員會,145名黨員,下設三個支部,10個黨小組,1個團總支,238名共青團員。村兩委班子及社會團體組織健全,全村共有各類企業近六百余家。2006年又被列為濉溪縣經濟開發園區。目前已有南京雨潤集團等數十家企業來我村投資建成廠
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百善公社百善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百善鄉百善村;1992年撤鄉并鎮,為百善鎮百善村;2007年并村調整,訾鄉村并入張莊村,為百善鎮張莊村;2013年,張莊村訾鄉莊并入百善村,為百善鎮百善村至今。
周邊相關:
百善村附近有濉溪古城、淮北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臨渙文昌宮、臨渙城址、中共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古城漢墓等旅游景點,有臨渙醬包瓜、口子窖酒、南坪響肚、雙堆面魚、臨渙培乳肉、臨渙醬菜等特產,有淮北大鼓、商派面塑、臨渙醬培包瓜制作工藝、口子窖酒釀造技藝、淮北泥塑、夏派嗩吶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