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灣沚區 | 隸屬:蕪湖市 |
區劃代碼:340221 | 代碼前6位:3402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皖B |
長途區號:553 | 郵政編碼:241000 |
轄區面積:約65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4萬人 |
人口密度:約529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灣沚鎮蕪湖南路9號 | |
下轄地區:5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灣沚鎮 | 16.25萬人 | 219.49km2 | 灣沚,又名沚津,位于青弋江畔,是座歷史悠久的古鎮。西漢初年,這里便是“鹽艘鱗集,商販輻輳”,如今已是蕪湖縣縣城,發展成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詳細] |
陶辛鎮 | 3.2萬人 | 81.8km2 | 陶辛鎮面積81.8平方公 里,人口5.6萬,由原陶辛、保沙、十連3個鄉鎮合并而成,是一個襟江帶河,農業基礎較好,生態環境優美,人居環境適宜,旅游資源特…[詳細] |
六郎鎮 | 6.29萬人 | 117.05km2 | 江南明珠,夢里水鄉-----六郎鎮,地處蕪湖市東南,蕪湖縣中部,青弋江、水陽江、趙義河依傍環繞,與灣址鎮、花橋鎮、方村鎮及弋江區清水街道相連,地勢平坦…[詳細] |
花橋鎮 | 2.58萬人 | 102.5km2 | 花橋鎮地處蕪湖市東大門,東與宣城水陽鎮隔河相望、西與縣城灣沚接壤,北界水陽江和當涂縣黃池鎮瀕臨,西北界趙家河與六郎鎮相鄰。總面積102.5平方公里,其…[詳細] |
紅楊鎮 | 2.88萬人 | 144.6km2 | 從蕪湖縣城沿蕪屯公路向南前行,再上灣西公路約9公里,便來到紅楊鎮,極目遠眺,一邊是連綿起伏的山崗,郁郁蔥蔥;一邊是廣袤無延的田野,生機勃勃。區劃調整以…[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地處青弋江東岸,以在河灣洲沚得名。
基本介紹:
灣沚區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東南鄰宣城市,西南接南陵縣,東北與當涂縣交界,西北毗鄰蕪湖市區。現轄灣沚、六郎、陶辛、紅楊、花橋5個鎮,總面積670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榮譽名片有:全國文明縣城、科技進步先進縣、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群眾體育先進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發展非公經濟先進縣、新農村電氣化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生態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縣、雙擁模范縣、園林縣城。
蕪湖縣歷史悠久,古稱鳩茲,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縣。境內現存楚王城、南唐九十殿、北宋東門渡官窯、南宋珩瑯塔等古跡。
蕪湖縣四季分明,系典型的江南濱水園林城市,宜
榮譽排行:
2025年1月,被認定為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
2024年11月,2024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區名單揭曉,灣沚區位列第48位。
2024年7月,灣沚區被確定為安徽省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試點縣。
2024年3月,第二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創建名單公布,灣沚區入選。
2024年3月,灣沚區被命名為第四屆安徽省文明城區。
2024年1月,灣沚區入選2023年度安徽省“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重點縣名單。
2023年11月,農業農村部將灣沚區列為2023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2023年10月,灣沚區被命名為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3年9月,灣沚區被確定為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歷史沿革:
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置蕪湖縣,屬丹陽郡。
隋并入當涂縣。
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復置,屬升州。
宋初屬宣州。
太平興國三年(978)屬太平州。
元屬太平路。
明、清屬太平府。
1914-1928年為蕪湖道駐地。
1932年為第二行政督察區駐地。
1949年以原縣城及近郊3鄉置蕪湖市。
縣人民政府遷至馬塘,屬蕪當專區。
1950年直屬皖南行署。
1951年屬池州專區。
1952年屬蕪湖專區。
1959年并入蕪湖市。
1961年復
區劃: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