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天長市 | 隸屬:滁州市 |
區劃代碼:341181 | 代碼前6位:34118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車牌代碼:皖M |
長途區號:550 | 郵政編碼:239000 |
轄區面積:約177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0.38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14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廣陵街道 | 11.14萬人 | 60.32km2 | 廣陵街道轄潯河、土城、沃公、天一、二鳳、天寶、永福、曙光、田莊9個社區和廣寧、祝澗、長亭3個村,區域面積60.3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規劃面積22平方公…[詳細] |
千秋街道 | 11.78萬人 | 50.45km2 | 千秋街道轄千秋、安康、園林、同心、長泰、胭脂山、西湖、凈業、永安9個社區和戴壩村,區域面積50.4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人口121…[詳細] |
銅城鎮 | 4.92萬人 | 88.7km2 | 銅城鎮系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中心建制鎮。該鎮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曾因西漢劉邦之侄吳王劉濞在此冶銅鑄錢幣而得名。抗戰期間曾為銅城市。1…[詳細] |
汊澗鎮 | 4.35萬人 | 99.99km2 | 汊澗鎮為安徽省200個中心建制鎮之一,省30個發展改革試點鎮之一。舊有“小南陽”之稱,其位于皖東天長市的西部、“長三角”和南京1小時都市經濟圈內,是我…[詳細] |
秦欄鎮 | 4.37萬人 | 3.4km2 | 秦欄鎮位于安徽省最東端,瀕臨高郵湖,伸入江蘇腹地。處在天長市東南隅,東與江蘇省高郵市、揚州市、儀征市毗鄰,西與界牌鎮、仁和、金集、渝興接壤。緊靠寧鎮揚…[詳細] |
大通鎮 | 2.37萬人 | 92.99km2 | 大通是千秋古鎮,歷史上曾叫做“禹王集”(公元502-527年)。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在丁末年立國號為“大通”。后傳說梁武帝為體察民情,曾微服私訪于此…[詳細] |
楊村鎮 | 2.67萬人 | 93km2 | 全國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鎮,天長市楊村鎮位于安徽省東部,地處江蘇腹地,緊臨長江三角洲西部邊緣和南京、揚州、淮陰等大中城市,我鎮醫藥產業在全省獨樹一幟…[詳細] |
石梁鎮 | 2.38萬人 | 53.1km2 | 石梁鎮位于天長城西13KM處,歷史悠久,地理優越,交通便捷,天汊一級公路橫穿腹地,白塔河橫貫其中。石梁鎮原是縣郡,據記載,早在宋朝時期便有“卑梁”之說…[詳細] |
金集鎮 | 2.75萬人 | 52km2 | 天長市轄鎮。1949年是金集等6鄉的轄地,1958年建金集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設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府16.5公里。面積52平方公里,…[詳細] |
永豐鎮 | 2.12萬人 | 83km2 | 天長市永豐鎮,由原永豐、橋灣兩個街道合并而成,全鎮轄5個村、3個社區,17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萬人,鎮域面積83平方公里。
永豐鎮位于天…[詳細] |
仁和集鎮 | 2.86萬人 | 37.6km2 | 仁和集鎮位于天長市東部,距江蘇省邊界僅6公里,距江蘇省揚州市43公里。312省道橫貫集鎮東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鎮總面積37.6平方公里,總人…[詳細] |
冶山鎮 | 2.6萬人 | 40.2km2 | 冶山鎮(舊稱長興)位于天長市最南端,與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接壤,金湖–長江公路貫穿全境,距南京不到1小時車程。全鎮現轄9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125…[詳細] |
鄭集鎮 | 1.51萬人 | 64.8km2 | 鄭集鎮是全國農村文化中心的發源地之一,位于天長市南部,南與江蘇六合區接壤,屬南京市和揚州市一小時經濟圈集鎮之一,北部離天長市區僅3公里,二級油路直達集…[詳細] |
張鋪鎮 | 2萬人 | 74.2km2 | 天長市轄鎮。1961年置張鋪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設鎮。位于市境最西部,距市府21公里。西與江蘇盱眙市接壤。境內有沖高武、魏橋水庫。面積74…[詳細] |
新街鎮 | 1.68萬人 | 87km2 | 新街鄉位于天長市西南,距市區20KM,鄉域面積87KM2,可耕地面積6萬余畝。全鄉轄9個村民委員會,20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萬人。交通便利,翻修…[詳細] |
萬壽鎮 | 8680人 | 62.77km2 | 萬壽鄉地處天長市東北,東臨高郵湖,北依白塔河,南瀕洋湖,西南與天長城東接壤。現轄汊河、閆尖、張安、百子、萬壽、何壩、戊橋、忠孝八個村委會和1個街道居委…[詳細] |
地名由來:
古之千秋縣,唐元宗開元中,以誕辰為千秋節。遂改縣為天長縣。取天長地久之意。
基本介紹:
天長市位于安徽省東部、高郵湖西岸,與長江、淮河相鄰,地處北緯32°27′27″至32°57′36″、東經118°39′19″至119°13′23″之間,西與安徽省來安縣接壤,北與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金湖縣毗鄰,東與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隔湖相望,南與江蘇省揚州市儀征市、南京市六合區相連。天長市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顯著、交通便捷,是南京都市圈縣級城市之一,市區距揚州50千米,距南京75千米,西傍京滬鐵路,長深高速、宿揚高速、寧連一級公路穿境而過,內河航道諸多,經高郵湖連接洪澤湖直達長江。全市國土面積1770平方千米,境域東西寬約53千米,南北長約56千米,邊界總長293.13千米,其中省界270千
榮譽排行:
2024年11月,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天長市位列第92位。
2024年11月,2024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天長市位列第17位。
2024年9月,縣域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全國500強(2024)發布,天長市位列273位。
2024年3月,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郵政局命名天長市為第四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4年3月,第二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創建名單公布,天長市入選。
2024年2月,天長市被確定為2023年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市、縣。
2024年2月,天長市被命名為2024年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
2024年1月,天長市入選2023年度安徽省“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重點縣名單。
2023年12月,天長市入選2023年全國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百強縣,位列第75位。
歷史沿革:
天長歷史上最早見諸于文獻記載建置是春秋時期卑梁邑。
唐初設置天長縣(初稱千秋縣)。
中共抗日民主政府時期,曾兩次與高郵等縣合并改稱天高縣。
解放戰爭期間,為紀念新四軍副軍長羅炳輝,中國共產黨地方政權曾兩次將天長縣改為炳輝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為炳輝縣,屬皖北區滁縣分區專員公署,1952年4月12日屬安徽省滁縣專區,1956年1月12日屬安徽省蚌埠專區。
1959年12月5日,國務
區劃: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