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皮條孫村 | 隸屬:皮條孫鎮 |
區劃代碼:341222103200 | 代碼前6位:34122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K |
長途區號:0558 | 郵政編碼:236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居民多姓孫,以前多以牲畜皮割成皮條出售為業,故名皮條孫,村委會駐地于此。
基本介紹:
皮條孫村位于皮條孫鎮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人口4324人,耕地面積3210畝,2008年全村社會總產值1.3億元人均純收入4350元。 皮條孫村繩網享有盛名,繩網產品日上市量200多噸,銷售150多噸,年銷售額5億多元,繩網加工企業92家,年銷售收入3億多元,其中年產值超500萬元的企業7家、超100萬元的企業14家,市場內現有聯運站4家,從事繩網生產、加工、經銷的人數有5000多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620元,其中70%來自繩網加工業,全鎮從事繩網販運車輛200多輛,從事裝卸人員500多人,皮條孫繩網專業市場輻射區域內從事加工銷售人員達3萬多人,年創社會效益8億多元。
皮條孫村與孫法村、葦張村、孫寨村、水流村相鄰。
榮譽排行:
2019年5月,皮條孫村入選2018年度安徽省森林村莊。
歷史沿革:
原屬大車李大隊,1971年設皮條孫大隊,1983年為皮條孫村委會,屬趙孫寨鄉,1985年屬蔡廟區皮條孫鎮,1992年屬皮條孫鎮,2006年將原皮條孫、大車李兩個村委會合并,設立新的皮條孫村委會至今。
周邊相關:
皮條孫村附近有太和嘉年華游樂園、太和文廟、太和溫泉度假村、太和沙潁河國家濕地公園、太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徐氏宗祠暨楊虎城在太和故居等旅游景點,有李興桔梗、太和貢椿、太和板面、太和桔梗、太和櫻桃、太和餛飩等特產,有太和獅子燈、太和清音、太和泥塑、太和剪紙、細陽刺繡、墳臺嗩吶等民俗文化。